第415章 背叛

徐寧凝眉深思, 眼前三人雖然都是親近陸氏者,但本身的立場也有所不同。

河東柳氏出身的柳匡如是陸昭嫡系,且此次政變直接關乎河東柳氏在朝中的話語權, 因此提問中不僅回護陸氏,也希望能夠借汝南王之力稍作抵抗。

而吏部尚書蘇昀出身武功蘇氏, 毗鄰長安, 對於蘇昀來說更希望通過政變拿到話語權,當然,其人本身或許也與陸氏達成了某種合謀。

而王儉則大不相同, 其人任職行台與中樞尚書台,雖然代表陸氏, 但未必不會為家族進行考量。陳留王氏應該已經對濮陽王有一定程度上的策動,因此王儉十分關注汝南王的動向, 希望在政變中不會太過被動。

如今出了這麽大的事,徐寧知道, 但憑一己之力很難有所功成,必須要依靠一支力量。而蘇昀和柳匡如都不可靠, 唯一能夠讓彼此放心交易達成合謀的, 只有陳留王氏及其背後的濮陽王。沒有中書制詔,即便濮陽王入京也難稱大義,

徐寧能夠做到如今位置, 也是極會審時度勢,當即道:“畿內佛佞塞道,妖氛彌盛, 皇後皇嗣俱危, 某自當以大義為重,怎敢以私意奪公, 自作主張。既然濮陽王過境,使洛陽令調兵不便,何不請濮陽王入洛,與汝南王一道主持大事?”

“只是皇後如今安危弗定,雖有早產跡象,但仍有拯救之機。是否有必要請濮陽王入洛主事,還在兩論吧。”

徐寧這一番話,主要還是說給王儉聽。皇後尚未生產,結果未定。可一旦生下皇子,那麽皇子自然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按照統序,濮陽王還要排在後面。他說出這些話也是要試探陳留王氏有沒有動謀害皇後與皇嗣的心思。要是這點覺悟都沒有,他也不必跟著摻和,直接保陸氏皇嗣就是。

柳匡如聞言,當即呵斥道:“徐令欲為袁紹,引董卓之禍乎!”

此時一名兗州世族出身的官員站了出來:“濮陽王乃海內名王,出身顯貴,其實西北莽夫可比。況且其人身為皇室,入朝只是協助主事,未必就要帶諸多兵馬。”

話音一落,許多人也紛紛附和,徐寧也眉頭一舒。畢竟濮陽王寡兵入洛,對於世族和徐寧來說都是好事,力量弱才能更加依靠他們。

此時的王儉頗為尷尬,身為兗州世族在此間的代表,他也不好罔顧鄉情。陳留王氏看似勢大,但由於王謙的失策,也讓家族背上大戰不力的罪名。支持陸氏,最多就是將功抵過,但支持濮陽王,或許陳留王氏就能一飛沖天。如今,陳留王氏就如受傷的野獸,在這種復雜的時局內,也要時刻警惕這些本土勢力。因此,如果眾人要引濮陽王入都,陳留王氏支持,則有魁首之名,但若一力阻撓,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可是這些人所謀實在太大。引濮陽王入洛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內宮以陸氏為首的勢力都要割除,而前線皇帝也必須出意外。

皇帝有皇帝的班底,濮陽王有濮陽王的班底,兗州的世族已經把所有的賭注壓在你濮陽王身上了,皇帝在前線,還活的那麽健康,咱得幫皇帝死啊!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運作的可能,畢竟江州刺史是由吳玥擔著,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而且一旦吳、王聯合,推舉濮陽王以這種方式上位,別的不說,揚州刺史蘇瀛的處理上就能輕松不少,日後江揚豫這個金三角為兗州世族所掌,在朝堂上必然更加有話語權。

看著眼前已經爭論起來的朝臣們,徐寧只是冷然一笑,旋即吩咐道:“先去看看浮圖所的情形如何了。”

蒲團上有水漬,淡而透明,待發現時,突然襲來的一陣腹痛已然讓陸昭難以言語。種種跡象指明,羊水已破,皇後即將生產。然而沒有人知道,正是清晨陸昭多進了好些獅蠻栗子糕,以至於有此跡象。

麝香有活血化瘀之效,亦有催產之功,霧汐知道藥效的厲害,當即令眾人扶皇後移至別宮。曇靜、曇攸不知生產之事,驟遇此節也有些慌亂。然而受徐寧之命,他們亦不敢放人離開,遂讓一眾僧侶攔於門外,命人先行上報徐寧。玄能意欲勸阻,卻被曇靜、曇攸二人強行拉下。

霧汐見此狀也是又驚又氣,當即道:“此番惡事,非獨涉皇後皇嗣之安危。爾等僧眾身為國教之徒,皇門子弟,作法不慈,行舉不義,既損修行,又傷陛下體面。待陛下歸來,不知爾等幾人得活?”

曇靜為人圓滑,雙掌合十,施了一禮:“施主勿慮,皇後生產一事,右衛將軍已提前做過安排,產宮、產婆、禦醫都有所預備。只是如今百官將集於宣光殿,皇宮內外,多有走動。若遣皇後急出,難免不便,因此貧僧先令人上報右衛將軍,使人戒嚴清道,這才好護送皇後前往產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