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預判

徐寧以右千牛衛將軍領禁軍, 因郊迎之任,擢升為右衛將軍、都督從駕諸軍事,以示鄭重。此外, 升吳玥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車騎、驃騎、衛將軍,領豫州、江州依曹魏征東將軍王淩故事。

徐寧先入金墉城, 面見了七兵部尚書王儉與祠部尚書孔昱。孔昱先將鎮東將軍部目前所駐紮的趨於以及犒勞軍伍的使者隨員交代了一番, 隨後便告退,僅留王儉一人與徐寧私談。

“酒食之事,右衛將軍無需擔心, 但軍中罪囚戰俘,今日不得不先向將軍通報。”王儉說的時候滿面愁容, 似乎很難開口。

“罪囚戰俘?”徐寧皺眉道,“此番前往東嶽, 所為封禪,並無兵事, 怎麽會有罪囚和戰俘?這件事你們有無上奏陛下!”

王儉依然陪著笑臉:“此次東行不同尋常軍旅,陛下當時在途中, 軍情奏報自然先入行台, 未經貴省。”

徐寧被軟話推了回來,也不好再做深究,轉而問道:“那麽此中戰俘有誰能特勞七兵尚書陳詞於某?”

王儉道:“也無其他, 不過是僧侶在軍中鬧事,輕者杖責,重者收斬, 另並幾名官長被奪軍職。不過此事發生已有月余, 如今洛都氣象一新,大家若能相忍為國, 自然是最好不過。若能為此,鎮東將軍也能安心將余部留在司州,赴任豫州啊。”

徐寧本來還要發作,但王儉說的也不

無道理。在大局勢面前,完全沒必要為這幾個人與鎮東將軍府鬧別扭,幾個和尚而已,死了也就死了。被奪職又如何,自己已居要任,早晚也能復回來。鎮東將軍到底年輕,誰還沒有個意氣用事的時候。

此番王儉不過是吳玥的發聲人,徐寧知道吳玥與自己必然都暗存敵意,對方的意思不過是讓他好好送神出廟。果然,稍後王儉便向他說明了鎮東將軍府部分戍將的安排。可見如果他敢對這些安排加以阻撓,那這件事就要鬧個沒完沒了。

現在吳淼也未抵達洛陽,必須要讓吳玥趕緊解職卸兵,自己也要有時間清洗這批士卒,並提前安排在重要崗位上。要知道皇帝對他也不會完全信任,此次留在長安的原禁衛軍僅有左衛將軍陳霆一人,領軍將軍馮諫同樣以禁軍銜入拱洛陽,兵力至少有萬人。

自古政變的成功者都是在軍政兩方沉浸多年的人,本身俱有深厚的威望。在馮諫面前,他和一個草莽而起的大兵頭沒有任何區別,因此他必須在短時間內沉澱更多的資源。

於是徐寧道:“如今伐楚諸事都已大定,兵者大事,某又怎會做此意氣之爭。鎮東將軍本掌司州軍事,卸職之前,做何安排都屬分內。”

強忍著不快與王儉交涉後,徐寧也來不及返回宮中,率部及迎使禮官至赴洛陽東郊。出金墉城時,不妨回頭看了看街道上行過的幾輛馬車,似乎都是同樣制式,便問道:“這些馬車上都是些什麽官?”

隨從道:“是回行台述職的各郡縣監察使,原是皇後身邊的女官。”

徐寧不由得白了一眼:“浪費米糧,待大軍南下,聯合幾個世家,一同撤掉就是。”

徐寧走後,金墉城內數十輛馬車自南門而出,從洛陽北面直驅入宮。皇後本就臨近產期,身邊女官不多,這些女官又有入覲的牙牌,因此禁衛只略作監察,便放人入內。

盡管徐寧任右衛將軍,在皇後寢殿附近也有不少耳目,但閨帷女子私話,男子總要避嫌,因此所有侍衛全部撤至殿群外圍。

待屏退眾人,陸昭放才對這十幾名女官道:“這幾日辛苦諸位姐妹往來奔波,今日就將本州各郡縣的生產、錢糧等數目都呈報上來吧。”

此時,霧汐已經提筆落座於旁,隨著女官們的背述飛快地書寫著。陸昭則轉至珠簾後,安坐等待。

陸昭早先放權,但並不意味著對信息失去掌控。如今這種局面,她必須知道整個禁軍的數目以及構成,以便預估後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然而禁軍都是從長安調派過來的,不走行台七兵部,詳細數目她根本無法拿到。

不過負責護送百官以及過境軍隊供給的有河東郡府,弘農軍沿水路也會提供一些支持。此外,自潼關以西軍械、兵糧等物資也要通過水路承運,司州及孟津港都要提供保障。陸昭便通過各地監察女官拿到所有郡縣提供的糧草、錢帛、舟船、器械、牲力等來從側面進行推算。當然,其中也不乏地方吏員虛報克扣,故意報多,不過由此得來的數字也只多不少,足夠用來估勢。

“先報民部供給的衣物數吧。”珠簾後,陸昭道。

女官報了最後的數目,霧汐做以整理,而後道:“回稟皇後,由民部報州郡夏秋兩季供給士兵衣物,四月共供給枲履一萬五千三百雙,單絝三萬三千領,九月預計上繳復絝五萬五千領、白革履三萬六千四百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