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穩槽

兩邊都各自停下, 兵尉走了過去,見騎驢的一個人來,另外是一眾人有兵有馬, 便先走到陸昭這邊。

“哪裏來的?幹什麽來的?”

吳玥先施了一禮道:“我們從東垣縣裏來,聽聞今年的稅賦要按照新法交, 我家主人家產在東垣、汾陰都有, 想來郡府確認一下入籍的戶數和田畝數。”

那兵尉心不在焉地揮了揮手道:“先回去,這幾日郡府沒空。”

“可快到六月了,年中就要上繳帛……”

“我說繳個稅你急什麽啊?”兵尉不耐煩地打斷了吳玥, “這個月先甭想了,皇後來河東郡, 所有郡、縣的主官都等著接駕呢。等下個月先去問問縣裏,上面政策還不定什麽時候有著落呢。”

說完又打量了劉光晉一眼, 語氣明顯更惡劣了些:“你又是來幹什麽的啊?沒看到這是郡府的轅門嗎!”

劉光晉沒說什麽,從懷裏掏出了官牒, 遞給兵尉。

兵尉瞅了半天,就看懂一個縣字, 但好歹有朝廷吏部的官印, 便裝腔拿勢道:“哪個縣的?什麽位置?”

“東垣縣縣令。”

兵尉打量了劉光晉一眼,然後扭過身,便往門裏走便道:“等著啊, 我去裏頭問問。”

兵尉穿過轅門,先往中門西邊一個小廂房裏探個頭:“東垣縣縣令今天是要來郡府嗎?”

廂房裏的一個老文吏皺眉嘀咕著:“他怎麽來了?”隨後,心裏一驚, 趕忙對兵尉道, “在這等著,先別讓他進來。”隨後整了整衣冠, 又喝了口茶漱口,便飛一般的往郡府裏頭紮。

雖然轅門內有專供來往官員休息的區域,卻並非什麽人都能進的。兵尉從裏頭出來,讓劉光晉站在外面等著。

陸昭輕輕撩開車簾,見府衙斜對面還有個茶竂,半掩著門,外面兩只長條凳和桌子都沒收,便囑咐了吳玥幾句。吳玥便走到劉光晉面前,拱了拱手道:“劉縣令,日頭怪毒的,不如咱們去那邊茶竂坐坐,我家主人請縣令吃茶。”

劉光晉倒是沒推辭,朝馬車拱了拱手道:“那就多謝了。”

主人家上了幾碗涼茶,霧汐和龐滿兒扶著陸昭下車。待眾人各自落座,劉光晉道:“你們不是東垣縣來的,也不是繳稅的戶。”

“你怎麽知道的?”龐滿兒問。

劉光晉道:“東垣縣我基本都挨家挨戶跑過,沒見過你們,口音也不對。而且不管是百姓也好,豪族也好,沒有上趕著繳稅和確認田畝的。”

陸昭端起茶先敬了敬:“劉縣令親力親為,體察民情,是東垣百姓之福。”

“嗨,什麽福。”劉光晉喝了一口茶,眯著眼瞟了瞟外面的毒日頭,“每年稅都挨家挨戶地收,想不體察民情都難。”

“可今年就要施行新法了。”陸昭慢慢放下茶碗,“民籍交的稅少了些,那些宗主鄉賢的稅沒有變,稅收的會不會容易些?”

劉光晉也不看陸昭,一點一點用幹草梗撇著碗裏的一塊水堿:“我看也難。”

“怎麽難?”陸昭問。

“娘子看來是既沒交過稅,也沒收過稅啊。”劉光晉擡起頭,曬得黑黑的臉一笑,露出一排白白的牙。他放下了幹草梗,道:“前幾年都好說,地方官員下去收,基本都能交。有不願意的,頂多嘴裏嘀咕幾句,但終歸還是交。畢竟縣令後面站了幾百個兵。世家大族們有的是蔭戶和田畝,也不願意為這點稅錢和地方官鬧僵。”

“可今年就不一定了。去年司州戰亂加旱情,縣裏面基本沒多少兵了。派人下去收,總有真心不想交的人找借口不給。手裏有錢有糧,並不等於願意把錢糧交出去,更不等於官府能從他們手裏把錢糧收走。官府人手不夠,就不能隨便抓捕不交稅的人,擔心激起民變。為了考課,還要請當地的鄉紳幫忙收糧稅、補糧稅,這就讓世族更容易插手本地政事。”

“最後,老百姓的稅是繳了,官府卻要給這些豪族填補,在賬面上減戶口、減田畝,縣裏的功曹也要請這些人來安排。等來年,能收上來的稅就更少,能預留的支出也更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根子裏早全爛了。拔毛鵝痛,鵝痛鬧槽,穩槽的成本朝廷又不出,稅怎麽好收?”

陸昭也不再喝茶,認真請教著:“可是那些宗主、鄉紳,朝廷已經劃好了帛和谷米錢糧,在繳稅的時候抽出部分,歸屬個人。”

劉光晉忽然睜大眼睛笑道:“娘子,這利益是朝廷劃過去的,但這是人情,不是義務。律法上,縣府承擔收稅的任務也承擔收稅責任。”

陸昭點頭道:“權責錯位,這是新法的疏漏了。”

“這也難免。”劉光晉擺擺手,“俗話說的好,興一利而興一弊,已經算是善政。上面對底下人的道德還是高估了。況且縣府、郡府,權力和責任不能平衡對等,政策執行中只有走到最下面,才會把發現的困難告訴上面,畢竟官制都是層層奉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