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驚鹿

自薛芹發聲支持漢中王氏後, 對於公主婚事的安排,禁中也給了最終定調。王澤一案重新論罪,暫奪王澤謚號等哀榮, 王叡身為王澤同族,閥閱有瑕, 因暫退參選。韋崇也以膽怯怕事等時評忿忿退出。如此一來, 陸歸便成了眾望所歸,而王叡則領司隸校尉一職,即將就任。

與此同時, 朝中也是風聲鶴唳。薛芹因王澤一事,已被除名司徒府, 但旋即又被王叡征辟,任司隸校尉府簿曹。姜家因有王、謝這層關系, 姜彌由廷尉轉遷尚書仆射。繼而又有人看到尚書台二王一姜的格局,便旁敲側擊地提議荊州刺史也要盡快議選。只是這個聲音最終在即將到來的三場婚事中湮沒了。

國朝接連三場大婚, 太常、宗正以及尚書台儀曹俱要參與其中。首先要行的乃是太子納妃之禮,其次則是元洸與楚國公主的大婚, 最後則是公主出降。規格上除了太子納妃六禮皆備外, 其他兩場都有削減。楚國公主的行駕已在秋後啟程,而陸歸仍要回秦州,因此這兩場都要盡力將過程縮短。

與此同時, 陸昭的殿中尚書加錄尚書事也將要移交,但移交的背後陸家也做出了一些利益置換,損失並不算大。首先, 原廷尉姜彌遷尚書仆射, 繼而陸家力薦此職由彭耽書替補。有了陸昭的先例,這一議的推行也就沒有太大的困難。如今時風仍厭刑名, 世家子弟願意出任的,有資格出任的都少的可憐。亦或是魏帝本人也被彭耽書這個女尚書折磨出了心理陰影,遂很快地通過了。

其次,陸沖這個給事黃門侍郎也將有任事。荊州刺史議選在即,陸沖幾乎已是各方內定的首席屬官。由於陸沖兼具與王嶠、王叡共事背景,亦任散騎常侍,有收復京畿之功,家中兄妹俱為皇親,同時又有禁軍背景和皇室背景。這樣一個背景復雜的人,無論荊州刺史之位上所坐何人,陸沖既能夠保持中央對地方的羈縻,又能在世家之中長袖善舞。且由於陸沖是吳人,無論在日後與楚國交戰,還是與揚州、江州各方聯絡,都俱有絕對優勢。不過雖然陸沖熾手可熱,但是具體任職,還要根據荊州刺史具體的官位來定。

州刺史自東漢權力增大,除監察權外,又有選舉、劾奏之權,有權幹預地方行政,部分擁有領兵之權。刺史則領兵者為四品,不領兵者則單車刺史,五品,自三國以來便有沿襲。除治民外,領兵者兼掌武事。到了晉朝,刺史的分化則更加細致,多了一個都督的名號。刺史領兵且加都督者,二品,僅領兵者四品,不領兵者五品。凡領兵即加將軍者皆可開府,置府僚,是以加都督者權頗重。

對比來看,早年的蔣弘濟、周鳴鋒乃是刺史領兵加督軍事並加將軍號,乃是刺史中實力最強者。上一代實力派悉數消亡,如今被捧起來的且可與這些人相提並論的乃是王業、陸歸、鄧鈞和蘇瀛。而這四人中第一梯隊的是王業和陸歸,因為兩人所加將軍號是驃騎與車騎,開府位從武官公,體量甚至反超吳淼這種正經三公。對比來看,彭通這個南涼州刺史就有點水,僅僅是刺史持節領兵而已。

有了這樣的區分,州刺史的屬官就有軍府佐屬和州府佐屬兩系,長史即軍府佐屬的一把手,別駕為州府佐屬的一把手。雖然長史與別駕並置,但是涉及兵事之地,長史之秩還是要高於別駕。對於陸家而言,能夠讓陸沖任職長史,那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如今,有意任荊州刺史者已開始頻頻登門司徒府和靖國公府,借由陸家、吳家的婚事,大肆送禮。陸家尚可,畢竟這些禮貨泰半都要填補到陸昭的嫁妝和公主的聘禮中,名錄仍在少府之下,就連皇帝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吳淼卻叫苦連連,他本是中正剛直之人,且若不能禁止,日後禦史台對他進行彈劾,也是一樁麻煩事。

於是吳淼不得不在陸昭正式卸任殿中尚書前見其一面。

如今,未央宮已基本修繕完畢,左衛將軍陳霆負責未央宮宿衛,右衛將軍楊寧負責長樂宮宿衛,領軍府仍負責馳道、武庫和司馬門。因陸家與楊家不和睦,陸昭從長樂宮出來也難得方便,若非吳淼出面讓領軍府派人接應,陸昭只怕要日落之後才能見到司徒府的大門。

吳淼離開公堂,單辟一間私室接見陸昭,只見陸昭仍身著朝服,也不由得促狹笑道:“既要卸任,時服即可,何必再有貪戀。君子其學也博,其服也鄉。”

陸昭對此調侃也不介懷,聞言後笑道:“聖人見鳥獸容貌,草木英華,始創衣冠。見秋蓬孤轉,杓觿旁建,乃作輿輪。此所謂遇物而成象,觸類而興端。晚輩出則見遇司徒,入則輔佐王室,豈敢怠慢。”

吳淼大笑後旋引陸昭入座,隨後道:“既思報國之恩,卻縱容府上收禮,殿中尚書是否認為此事欠妥啊。”不過吳淼說完也不再糾結此事,這些門閥世家怎麽可能會認為此事欠妥,不過對外稱之為私下交誼罷了。“靖國公府的事情雖不歸我管,但這些人若鬧到我這司徒府裏,新任的京兆尹只怕不會放過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