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去留

皇後的提名在夜間抵達了永寧殿, 然而各家得知消息自然沒有這般快。吳玥的名字據說未至正殿閱覽,便經宗正轉手,又在司徒府被罷議。由於皇帝、太子、殿中尚書先後都曾履及皇後寢宮, 究竟是誰影響了這個決定,誰最終操縱了這個決定, 早已成為一個謎團。

至此, 所有人都不確定究竟是吳玥因婚約而退出,還是因皇帝不快而免議,亦或是因各家壓力而不得不妥協。此間雖疑雲重重, 但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一個危險,那就是陳留王氏如今勢位將要越過陸家乃至各家。如果陳留王氏的子弟要成為帝婿, 那麽最終替王家承擔一切惡果的,或許就是司徒吳淼本人。然而, 隨後的一則調令這讓所有人都不能夠在安坐於內。王諶自請退選帝婿,現已解殿中尚書府之職任, 遷江夏長史。

眾人旋即紛紛猜測,陳留王氏或許不甘在分設六軍之事上的失敗, 如今, 苑中又為皇帝忌憚,因此不得不退而再退,謀求荊江一地方實職。然而被迫的選擇和主動的爭取必然千差萬別, 原本陳留王氏與陸家聯合,或可謀求荊州刺史一職,如今卻只得到了一郡長史之位, 也算是為背叛盟友而自食惡果。

這道詔書由尚書令王濟、中書監王嶠以及皇帝三印加蓋, 三方促成。皇帝乃忌王氏將內朝、外朝、禁軍、方鎮四方布局,而王嶠則是以至少保住侄女王璐與司徒之子的婚事為目的, 不得不犧牲王諶。至於王濟是何心思,眾人仍是不解。然而在太子手中的人選拋出後,群情嘩然。但事後卻並未出現針對帝婿人選的任和評語,而是中樞諸多重臣提議,鑒於皇後身體考量,應讓提名的各家子弟盡快入住宮苑,準備宴會事宜。

當王叡出現在殿中尚書府的大門前時,赤金高陽正挑在飛檐尖銳的剪影上,脊獸距於金紅色的光芒之下,宛如憤怒的雄獅噴吐著熾熱的烈焰。王叡一身素氅而來,殿中尚書府門下,陸昭亦是一身素氅而迎。只不過素氅之下,各懷幽抱,一人期盼著春霖宴話,另一人則期盼著一場盛大的國喪。

陸昭迎了人進來:“昨夜我又派人去了相國那裏,說今日不必過來。不知相國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王叡據席而坐,聞言只是一笑:“我本要外任,卻奈何殿中尚書一力苦苦挽留,因此特來相見,以慰尚書良苦用心。”

原本唾手可得的司隸校尉,在朝臣們的各有一盤算計中耽擱下來。如今他在備選帝婿之列,結果又被拖住,如此,只能待元洸先返回洛陽。可是這樣一來,他在司州所做的一切布置,都有可能被瓦解掉。

“相國要外任,這也容易。”侍者已經上了茶,陸昭將手一引,做了個請的手勢,“退出不選即可。”

王叡並不喝茶,只朗朗笑一聲:“車騎將軍莫非有意為駙馬?”

“非我良人,此生不嫁。非我鐘情,此生不娶。爭或不爭,全憑心跡吧。”陸昭說完,便把這句話交給王叡自己去苦惱,自己低頭吃茶。

“尚書這話說的不像是車騎將軍,倒像是太子。”王叡頓了頓,“也非我,也非尚書。”權力大印和情愛所鐘,選前者還是後者,他們都不是為此猶豫的人。

陸昭放下茶盞:“我知相國無心眷戀於此,所以,相國想要的司隸校尉任命,我今早已擬定好,就在桌子上。相國可以直接拿去交與令尊,由尚書台呈送禦前。”

由於錄尚書事與尚書令分掌職權,所以只要她沒有松口,那麽這份尚書台出具的文書,就有被一票否決的可能。如今她主動拿出這一紙文書,也是極力希望把王叡撬出這個旋渦。借此,魏帝也不得不讓渤海王元洸趕往洛陽。

她已敏銳地察覺到先前那場陰謀最有可能的根源,盡管她並無憑據,但她已經感覺到了危險。接下來,長安會迎來一場又一場的大典,禁軍她已不能完全掌控,太常仍是高宇初,這期間會發生什麽,她根本無法保證。只能讓這兩個最不安穩的因素盡可能地遠離長安。因此,在司州問題上,她寧願做出讓步。

王叡笑著走到桌子前,取過那一份手令,納於袖中:“尚書的心意我領了,不過,既然有幸得以備選帝婿,也沒有不盡力一搏的道理。早年願為副車,不料今日可得。人生在世,惟求逞意而歌,豈可坐望苟且。”

雖然陸昭希望借由此舉能夠讓王叡推掉駙馬,但若王叡執意參選,那她也沒有必要強攔。王叡的參與能夠提前打掉大部分人選,而且還能讓許多事情有圓緩的余地,畢竟陸家還並未真正作出決定。如果真要與王叡競爭帝婿,那麽陸家也會盡全力一搏。

既然王叡選擇爭取駙馬,那麽就注定會留在長安,這一紙尚書手令給不給也都無關緊要。陸昭只是起身拱了拱手道:“諸事天定難免緣淺,盡力而為實則情深,祝相國能夠得嘗所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