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謀合

風雨到底給了太子歸都的面子, 提前收梢,陸昭無奈收兵回到殿中尚書府,但在此之前卻點了吳玥去安排剩余北軍的安置問題。且安排這件事的時候, 她刻意沒有做出交待,也沒有給出任何意見, 連陳霆都對此舉頗為不解。隨後, 眾人各自回到部屯換下濕衣,陸昭也在親衛的陪同下回到殿中尚書府。

殿中尚書府內,寸長的銀碳靜靜的臥在銅爐內, 燒得彤紅一片,竟無一絲煙塵。陸昭左手負在身後, 手執香箸,將白檀香一點一點地放置在隔火片上, 隨後蓋上香爐。長架上的濕衣滴著水,一汩汩地匯聚在一起, 如同隱秘爬行的蛇,穿過珠簾與屏風, 順著水磨金磚的縫隙向殿門方向吐出了信子。

吳玥的腳步於這一塊磚止住了, 山水屏風後是身著寬大道袍的殿中尚書,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那片與山水溶為一色的青白衣衫,衣衫之上半散的頭發, 以及隱藏在衣衫之下削瘦的赤足。

“吳副尉先喝盞熱茶湯吧。”府邸的主人仍不疾不徐地繞著銅爐踱步,屏風外的小桌上果然放著一盞茶。吳玥走向前,見桌上靜靜安放著一只白瓷杯, 他正欲去取, 然而燭火微動的一刹那,卻出了一抹淡紫色, 如霞如霧。瓷器北白南青之說,而釉最難成紫色,茶杯的邊緣呈八角狀,胎質清剛,釉色極潤,而及腰部,卻愈發通透薄涼。吳玥伸出去的手便頓了頓,而這一幕同樣被屏風另一側的陸昭捕捉到了。

她轉過了身,背對著那架屏風,低頭注視著爐蓋上的金狻猊。一個時辰前,她也是如此看著高闕下的北軍,這些人雖然密密麻麻的排布,但很明顯也是不敢接近北闕,甚至都未持有弓刀,大概對方也怕釀出太大的亂事,既會刺激到陸家,日後收場又很麻煩。這些人成功通過了北闕,拿的是內官手令,而劉炳也沒有隨鑾駕回來。陸昭閉上雙目,指尖輕輕地撫著金狻猊的脊背,既溫柔又耐心。

這是一個陰謀,環環相扣。皇帝一定是知情的,但他是否知情也並不重要。他所做的不過是寫一份手詔,讓北軍護送薛貴嬪的乳母入宮請見太醫而已。劉炳的失蹤,薛貴嬪是否真的得病,北軍是如何調集起來的,又是怎樣進入司馬門沖擊北闕的,這些都與皇帝毫無關聯。她甚至可以確定皇帝並不是主謀。

在這樣一個時局下,北軍看似是得利者,但其實卻是犧牲品。所有最前線的沖突與傷亡都是綁定在北軍身上的,她如今所攥的乳母趙氏失言亂禮等種種證據,第一

層牽帶出的也是北軍。而皇帝對於北軍根本沒有實際掌控力,也沒有任何可以讓北軍成為犧牲品的資本,因此不可能是這場陰謀的主要謀劃者,最多算是受益人罷了。

排除了皇帝,第二嫌疑人看上去便是薛琬了,然而陸昭也並不這麽認為。這樣謹小慎微的方式雖然很符合薛琬的特點,但這種不拖泥帶水、陰詭至癲狂的風格卻不是薛琬所有。設計者所為說白了也是在賭,賭的是陸家不敢在這時候翻臉。他不僅敢賭,皇帝還願意陪著和他一起賭。這絕對不是薛琬可以做到的。

所有的權鬥歸根結底都是人事。她與這些關隴世族也算彼此相識多年,對於對方的行事風格自然也不會陌生。此次動亂雖然有謀士獻技的可能,但是深究下去其實牽涉方面極多,首先能得到皇帝本人的支持,只怕也不是一個巧舌如簧的謀士賣弄一番就可以說動的。參與的不僅有皇帝,還有長公主、冀州派,因此,隱藏在這場陰謀背後的人絕非等閑之輩。

金狻猊慢慢變得熾熱起來,陸昭的指尖已經微微發紅,但仍在閉目沉思。還有,還有,這個人對於戒嚴的法令與禮章了若指掌,甚至連具體的時間都能夠明曉,說明已竟可以接觸到九卿級別的核心官員。這個人的身份與地位,至少可以做到與舞陽侯、薛琬與皇帝平等對話,手中應當還握有極具分量的籌碼,如此才能讓最為老奸巨猾的皇帝聽取他的建議。而這個人似乎本身又未牽扯在時局中,因為如今這件事來看,北軍對其來說不過是個犧牲品,甚至連薛家都是如此。最後,他在宮中也擁有力量,可能是宿衛,也可能是別的力量。這個人會是誰呢?

陸昭再度回頭,透過那扇屏風,看了看恭敬垂頭,淺酌慢飲的吳玥。

吳玥似乎感受到隔著屏風投來的目光,忽然擡起頭,雖然心情有些慌亂,但放下茶杯的手仍是穩的。“末將稟報,皇帝陛下雖有旨意將北軍安置在逍遙園,但因暴雨,河流漲水,逍遙園已不宜屯兵。末將暫時封鎖園林,遣這些人去了未央宮北闕附近,聽說那邊已經修的差不多了。”

陸昭眼睛一亮,未央宮北闕離馮諫駐守的司馬門和武庫最近,乃是警備最為森嚴的地方,但是裏丞相府,也就是如今的司徒府很遠。這群人如果真的想要舉事,或是想要產生什麽樣的壓迫力,都需要經過馮諫這一支直屬太子的力量。她甚至可以判斷,這位吳副尉安排北軍遠離司徒府,也是有此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