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考驗

姜紹話音甫落, 不僅皇帝面色難堪,連同那些世家子弟都大驚失色。姜紹位居上三公,即將趕赴行台, 作為長安方面的代表奉行台歸都。若姜紹辭官,長安方面根本無法推出第二個合適的人選前往行台。

吳淼資歷足夠, 但是其身為司徒總領朝政, 又是老軍功派的代表,一旦離開長安,那麽長安本身的政治.局面就會完全失衡, 連同禁軍格局都有可能再做改變。

世家們雖然都與陸昭親近,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任陸昭更進一步對權力結構進行侵蝕。現在吳淼是唯一能夠稍稍遏制陸昭勢力的人, 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吳淼前往行台的。

如今長安身負才望這屈指可數,宮城凋零, 百廢待興,遣姜紹前往行台已是長安方面能夠做出最有力的應對, 以期能和行台的人達成利益上的一致,讓所有的事情趕緊回到正軌。一旦長安因折掉姜紹而啞聲, 吳淼又不能離開, 那麽行台方面也必然會派出王濟或是孔昱兩位分量極重的人先行回到長安,反客為主與長安方面交涉,從而在日後占據大量顯位。而和兩人和他們這些人家並沒有什麽緊密的關系。

因此還未等魏帝挽留, 這些世家子弟們都紛紛過來將姜紹攙扶起來,有人替他奉官簪,有人替他撣落身上的塵土。

王謙此時早已退避於門外, 他知道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陸沖隨後趕來, 親自將王謙送至宮苑門口,而後招呼了那些守在門口的太傅府營兵們:“快跟我來幾個人, 老太傅正鬧著要辭官呢,你們趕緊先把太傅接走。”

虞槐序時任太傅府記室省事令史,聞言趕忙拉住陸沖,問道:“究竟出了何事?”

虞槐序年前北上舉茂才入士,旋即被征辟為禦史大夫府掾屬。然而屁股還沒坐熱,先是崔諒之亂,隨後姜紹又轉為太傅。一番折騰下來,虞槐序原本還算顯用的履歷便顯得七零八碎。如果姜紹再辭太傅之位,那麽他這個屬官也即將去職。現下行台未歸,人事未定,他必然也不會得以顯用,日後的仕途也會黯淡無光。因此他也顧不上先前虞家和陸家有怨,緊緊拉住陸沖,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內情。

此時衛尉楊寧佯裝聞亂趕來,崔諒之亂時他與陸沖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於是也一同探問道:“如今永寧殿內外俱亂,還請中郎將告知一二。”

陸沖皺眉一嘆道:“哎,恰是為太子乳母李氏請封之事,裏面僵上了,太傅鬧著要辭官。”說完又對那幾名營兵道,“快著些,別再鬧出什麽大亂子。虞令史也來吧。”

虞槐序趕忙跟隨陸沖入內,楊寧卻轉向正欲離開的王謙。王謙身為尚書仆射乃是尚書令副手,如今尚書令不在長安,更是如同司徒之副手。而陳留王氏雖與陸家交好,但是在姻親方面,其實更偏向於吳家。楊寧對於吳淼也是極信重,於是又向王謙垂詢道:“今日封邑之事依仆射看,是否會令今上為難啊?”

王謙聞言也是嘆氣:“行台不能歸都,各家怨望,想來衛尉已經明曉。若有良選,那便罷了,若讓行台各家反客為主,請入京畿主事,僅僅於陛下境況而言,也非大善啊。只是殿中人怨鼎沸,年輕子弟也都不乏熱血,但願不要鬧出什麽大事才好。”

楊寧一邊點頭,一邊若有所思,行台人事配置多半是親近陸家者,可能派來的人選也都顯而易見。若是孔昱,朝堂的平衡就會像西北以至於陸家全盤倒去。若是王濟則更可怕,東西兩王對長安進行夾擊,日後再借由伐蜀取功,那麽前朝“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恐要在次上演。

王謙說完,便拜別離開,只留下楊寧在此處思索。此時,一直跟隨在楊寧身後的李閏看出了對方的猶豫,旋即道:“衛尉既思慮為國,也當知皇帝陛下封李氏之深意。此次天賜良機,若一擊不成,日後陛下話權將會更加衰弱。如今禁中已成沸湯,我等更當守以職責,維護皇帝陛下安寧,怎能任由那些世家子弟胡鬧,以罷政事。況且若李氏失以尊位,那麽子女也必無榮光,衛尉家豈非也要一損俱損。”

“如今禁中大亂,衛尉更應借此激變收回事權,襄助皇帝陛下成事。至於姜紹,給他一個台階下即可。淄川王現下迫受輿論而被遠抑,他姜家沒了三公又有什麽可以張揚的資本?”

衛尉楊寧卻仍猶豫不決:“或等太子歸台,再議封邑之事。”

“不可!”李閏當即喝到,“如今新平郡守已將三鄉之地議下,是擺在案上的一塊肥肉。若此次李氏不能得,這個榮封會立刻落到別人手中。伐涼之戰、回攻京畿之戰,有功者何其多?以後就再也沒有新平這樣合適的封地了。這樣就放棄,也是枉費了陛下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