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庭議

元澈目光掃向下列百官, 今日千石以上、中樞兩台、州刺史別駕悉數赴班。他明白此次分州之議會觸及幾乎整個西北的利益,對於自己來講,此次的結果並沒有那麽重要, 反而是在分州過程中各方的反應與表現出對未來的訴求,才是他需要關注的地方。

對於陸昭來說, 也同樣需要這件事付與庭議以作討論。誠然, 她已是涼州與益州世族所承認的魁首,但是以陸家的實力底蘊,仍不足以制霸整個西北。實力不具而強求獨斷, 在熄滅盟友的尊嚴與存在感的同時,亦是將其劃向對立之地, 半分好處也無。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陸昭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家的制約, 在借助強勁之力而崛起的同時,也終會為這股力量所束縛。

而分州之議要討論的並非分與不分那樣簡單, 討論內容至少要分有無、大小、界定三方面。因此議事日期暫定為兩日,且為免議程過長, 中間還會稍事休息。在數日前, 陸昭也以為避免庭議太過冗長紛雜為由,免去了各太守入台。只不過陸昭還有更為難以道明的理由,州與郡的沿革劃分本就曖昧。如果魏鈺庭執意引經據典, 未免太過敏感,不如化繁為簡,也無需引起世族更多的內耗。

魏鈺庭既列在前排, 立於太子左側, 此時卻沒有立刻發議,而是笑容和煦看向陸昭道:“此事涉及中書家事, 不知中書是否需要回避?”

陸昭卻微微一笑擺手道:“世人皆有私心,孔孟也概莫能外,我又何必為公近偽?居山川之遠,雖可以避物議,卻又何嘗不是忝居高位。既不受分毫之賞,亦不擔寸絲之責,此非為政之道。”

魏鈺庭想要把她從此次議事中剔除,那是門都沒有。分州看似是整個涼州利益最終推向的一個結果,但是在分州的細節上也會涉及各方未來的發展。即便陸家現在是西北世族的領袖,但是在本土利益問題上,也只能自家人為自家人說話。一旦自己為避物議、保清名而離開,那麽西北世族自成一片散沙,在隨後的細枝末節中互相攻伐,進而被魏鈺庭與太子利用,分化瓦解。

元澈強忍住笑,他第一次聽人能把舉事不避親背後的大道理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然而反過來想,若陸昭真甩手不參與了,那麽後續會往哪個結果發展,他根本無從預判。甚至如果陸昭憤而離開行台,投奔安定的陸歸,那麽整個西北世族在行台便無秩序約束,屆時還不知會引起怎樣的動蕩。因此他靜靜地看向魏鈺庭,道:“無妨。”

魏鈺庭會意頷首,停頓片刻後,朗聲開題發議:“天下九州之論,始出《禹貢》。至兩漢之際,州屬仍為監察區域,並無行政之權,是以郡守雖為兩千石,而刺史卻為六百石。因此,單獨立州,亦或是僅立郡,使車騎將軍或兼掌數郡,或任職刺史,種種方向,臣以為借可商榷。”

聽至此處,陸昭微微擡首,寒湛的目光如轟然而迫的冰山,在一片深邃與冰冷中,映照出了新任侍郎鋒利的攻勢與濃濃的惡意。

魏鈺庭此言,並沒有在是否立州上做文章,而是很聰明地在默認可能立州的前提下,試圖在立州方式上撕破一個口子——既然刺史郡守均為兩千石,那麽又何妨讓陸歸僅領監察之職,而讓諸郡直轄於朝廷呢?

州的行政概念,乃是漢武帝時期才有。漢武廣開三邊,擴展疆域,新增二十余郡,致使朝廷直轄郡有百數之多。因此漢武帝設立十四部監察,京畿由司隸校尉部統轄,其余郡國則分屬十三刺史部,至此,州刺史一職登上歷史台面。以六百石監察兩千石,這種以小官監察大官的制度頗為有效,郡太守大多能夠恪盡職守,奉公守法。這雖然是制度上的勝利,但也透露了極重的統治者對行政僅控制在二級分層的集權欲望。

此言一出,受威脅的自然是刺史們。如今若秦州分州施行這種朝廷直轄郡、郡直轄縣的二級統治法,那麽自己的地位便是與郡守平起平坐甚至還要不如。至於本土話語權,那就更岌岌可危了。然而這種威脅卻非來自於寒門與皇權,卻是來自於原本居於自己麾下的那些郡守們。譬如彭通,若秦州施行此議,只怕他離開行台之後頭一件事,便要在隴西天水兩郡動手,削弱祝雍、劉莊二人的力量。

魏鈺庭這一提議可謂陰狠,由此便可挑起世族內部的鬥爭。而太子所轄的金城郡,目前看來就是在為這種二級統治架構打了個樣子,現下金城基本維持穩定,魏鈺庭此時提出這個議案,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不過魏鈺庭也是深恨,若是能讓諸位郡守列坐於此,場面便對自己更加有利。只是陸昭到底防到了這一手,免去太守入台,不然此時場面不知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