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布置

陸昭自元澈辦公居所而出, 行至廊下,便接到急報,王澤已確認被斬於金城境內, 其顱首現已被涼王帶回金城,屍身卻留在了戰場上。

“別去動屍身, 把人都撤回來。”陸昭的命令簡單而直接, 涼王僅僅帶回顱首回到金城,想必有一番政治目的,但是屍身卻留在戰場上, 擺明了是要來惡心自己。一旦自己這一方擅自把屍身帶回,那麽將會代替涼王承受來自漢中王氏的第一波怒火。

“少主放心, 吳副都尉一直只在金城邊境外,是找人扮作樵夫探明了屍身的情況, 倒也沒有動。”

“王澤那裏還有活著的人沒有?”陸昭低聲問道。

來者出自車騎將軍府,乃是陸昭的親信, 看了看四周,低聲言道:“尚有十幾人, 如今在吳副都尉手底下看管起來了, 但憑少主處置。”

陸昭長舒一口氣,她對兄長麾下將領了解不多,但是覺得這個小小的副都尉處理事情十分得當, 因點了點頭:“那便好。讓他領人,趕緊先去崇信縣避一避。王氏的追責不是這幾個人可以受得住的,就算是以命相抵, 王氏只怕也未必善罷甘休。暫先解職吧, 我稍後去書一封,關隴世族不乏有八校尉出身的, 打點一下,轉去關內。”

這些人皆在自家兄長任下,又是為自己做事,漢中王氏自己作孽,她可不會為了推卸責任拿這些人的命去抵償。

報信人聞言十分感動。至少,這位陸中書對待他們這些屬下,是極有擔當的。

出了這件事,陸家自當是被最先懷疑的對象。邊境多少雙眼睛,陸家參與其中肯定早晚都要被漢中王氏知曉。不管最後王氏的結局如何,這些沾染了臟血的兵卒們最難善終,或被推上前去替屬長承受罪衍,或許貶抑一生而不得用。

陸昭從懷中取出一枚鑰匙。彭通等人給她送了一筆豪禮,連存放的地方都替她買下來了。“我有一個院落,就在崇信縣城內。領他們住下,從禮單上列明的財貨中,挑選幾樣上好的另並十萬貫送至崇信縣令處。令他務必領兵據守崇信縣,封鎖城門,無殿下或是我的手令,不得開門。”持節還是有這一點好處,這種調令即下即達,也完全合法。

“給吳副都尉的部下每人十金的安置費,吳副都尉二十金,等八校尉處定信了,再將他們送下隴山。”陸昭將鑰匙往那人手裏一放,“你也從裏面自取二十金,這幾日要辛苦了。”

那人忙道不敢。

陸昭又吩咐道:“送那些人回崇信縣路過華亭的時候,順便拜訪一下鄧鈞將軍,王澤余部先交到他那裏看管,再讓他務必守住安定和行台之間的隴道。各個驛站若遇到王叡,能攔多久攔多久。待回到安定,讓大兄派人馬協防,駐守崇信,人倒不必多,但儀仗、聲勢都要大。速去吧。”

待吩咐完畢,陸昭便火速叫上彭耽書,準備前往衙署審理略陽城劉莊和王澤手下械鬥一事。必須要把這件案子對漢中王氏的惡劣影響發揮到最大。事情到了這個層面,陸家、太子和漢中王氏肯定不會直接兵戎相見,這件事說到底,對於她而言人命的麻煩並不大,借由人命而發揮,向各方索要利益才是世家大族們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點。

說得更直接點,就算是陰平侯橫死在自己的刀下,雙方在台面上,也不會提什麽償命不償命的事情。她陸昭死不死根本不重要,但陸中書滾不滾,滾走之後位子給誰,這才重要。

必須把略陽的案子定性,這樣才會大大減少漢中王氏索要時身後的籌碼。

陸昭離開,紺青色的衣袂在樹影下簌簌而動,回廊之下,自腳底而生的蜿蜒步道,在人影下化為純然黑暗,如同蹈海於萬仞之深。

片刻之後,元澈那裏也得到了幾乎同樣的消息,他笑了笑,而後吩咐道:“調天水郡中部兵馬速速南下,封鎖厲城、漾水和木門關。也不必打旗號,漢中那邊若有人問起來,就說是奉中書之命。”

王氏雖郡望漢中,但全家所居乃是位於陰平城的開國陰平侯府。府中得到王澤死訊已是傍晚,此時府內空曠,王氏煊赫,族人大半多有任職,且在各方俱有布置。陰平侯本人駐守在武都郡南的陽平關,長子王濟現為益州大銓選在武都郡郡治下辨城,而其余兒孫或守馬鳴閣等戰略要地,或在家鄉漢中操持產業。

當使者將消息傳來的時候,陰平侯的三子王潤恰巧從橋頭谷領守備輪休而回,聞此消息,心中卻是一震,忙遣了一名使者將消息帶至陽平關請父親決斷。

王澤去略陽行台爭取事權一事,他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鬧出了這麽大的變故,太子那邊自然脫不了幹系,而任中書令的陸昭,他也不覺得能夠置身事外,從利益上看,她甚至很可能是整個事件的主謀。王潤隨後又問了天水郡等情況,當他聽到與武都郡接壤的天水郡南中書已調兵鎮守時,不免有些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