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櫻桃

時至中午, 便有人送信兒至行台中書,太子軍務繁忙,今晚不回略陽。陸昭對此也有所料想。畢竟七萬大軍悉發, 統領部將便有八名,分別零散在隴西、天水、隴道、漆縣、汧縣等各個地點。

元澈起身於軍旅, 對於軍隊的重視與掌控, 較之旁人更甚。陸昭自小跟隨父親周轉江左,也明白身為一名領兵的將軍,對於軍官朝臣和對於普通士兵, 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掌控手法。

所謂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深不能虧,智不能謀。對於上層軍官和涉及軍事的朝臣, 要不動如山,風聲難測。因為圍繞在這些人身邊的, 永遠是最高級別的權力與最深層次的欲望,間諜的竊取, 朝臣的密謀, 軍隊一山一王一號令的小九九,哪把刀都能捅死你,但你很難判斷是哪把刀將要捅死你。

但對於普通的士兵, 則需要時時親近,並且要多立規矩。那些將領大部分不會替你死,替你死的永遠都是那些底層的士兵。視卒如嬰兒, 視卒如愛子, 士兵才會效死。士兵們還沒拿起碗,主將再餓也不能吃這口飯。盛夏演武, 主將也得跟著一起曬。那些金銀珠寶與戰利品,這輩子不要想著能夠碰到,喂飽了底下的人,才算是功成。

而這一切,不在軍營裏泡個個三五天,是不可能完成的。

陸昭這邊事情也是極多,詔令已經一一擬好,並且在魏鈺庭和彭通兩邊都有所傳覽。小官僚體系辦事效率較之長安,乃是極高,無他,責任劃分清晰。這份詔令有所拖延所造成的惡果,如果不是彭通的,那就一定是魏鈺庭的。即便各自都有一番活絡心思,對於眼下詔書發出的急迫性,眾人還是較為團結。

此時雲岫早已從鎮上請了兩名女紅並購買了大量帛布,那些崔諒下發的詔令被女紅剪裁開來,重新縫制裝裱,粗看起來和禦制詔令並無不同。下面的人趕工制作,陸昭奮筆疾書,終於在午飯前,將所有詔令悉數發出,未有遺漏。

而自長安而來的詔書並未斷絕,自午飯後,還有不少朝廷詔令被送上隴山,只不過奔波的人不再是劉炳。其中以一份抄送的詔命最為醒目,陸振被加以少府監一職,陸歸則在原本的封邑上有所添加,爵至萬戶。

陸昭笑了笑,命人將這些詔命收存起來。削奪自己的詔命幾乎是同一天和封賞父兄的詔命下達,算是崔諒的一棒一賞。太子這邊,崔諒並不希望她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陸家,也並不吝於分利安撫。雖然被下詔的是地方,但是這封詔命本身的作用卻在京畿。任何妄想借機攀扯帝戚之位的人,都是他警告的對象。

畢竟陸歸領兵在外,妹妹的爵位說削就能削,如果其他人想要試一試在太子的婚事上插手,並且有所謀求的話,也要捫心自問有沒有一個好哥哥出任方鎮。

不過令陸昭欣慰的是,她在這個詔命上看到了王嶠的題字。這至少說明王嶠仍在以中書監的身份參與到崔諒的執政當中。她堅信只要有此公在,長安就沒有和不了的泥,磨不碎的磚。

陸昭心中計較一番,如今京畿方面只怕已經出現了物資短缺之事,而吳地的糧船估摸著也要開到了。糧船停靠港口無非是在涇水附近,於是她又提筆書了一封信給陸放,讓他調取一部分資用分別撥給京中的王嶠以及郊外的孔昱。另外還列出一份書籍名錄,其中包括五禮之法,漢曲音律,以及鐘繇等書法著作。讓陸放找人分別謄寫一份交與兄長和孔昱,另一份轉送到自己這裏。

將這些事情理清之後,陸昭便找來雲岫一起將近幾日隴道行走的路線進行復盤。哪條路上有車轍可以修復采用,哪裏的道路更為平坦開闊,水源、草場的分布,以及每一段道糧食的折損率。雲岫這幾日將這些都一一記了下來,現下配合著陸昭所學的六體制圖,一個極為完備的物流道路詳略便在兩人三晚中完成了。

別人視陸家為上位榜樣,並不妨礙陸昭學習薛氏的發家史。隴山沒有水運,物流日靡千金,如果

能在資源輸送上取得一些優勢,那麽日後無論行台建在哪裏,只要大家還需要吃飽飯,就勢必不能缺了陸家這一環。安定這一塊地方在戰後可能會被朝廷隨時掌控,如果想要長久居於此地有所經營,就必須要有如血脈一般的根植和滲透。

元澈不在,陸昭就去雲岫那裏睡,一張床榻,兩個女孩子,就未免談及一些私事。當說到崔映之時,雲岫到並不憤慨,她更警惕魏鈺庭將要用到的手段。

陸昭笑著道:“你大可放心,魏鈺庭未傻到要與我直接交鋒,更不會去奉崔諒所出的任何詔命。人走到他這個份上,是很少會親自出手的。”目前,魏鈺庭不會親自來惹她的麻煩,正如她不會在任何場合對魏鈺庭有負面的表態一樣。寒門與世族並重的局面,在元澈這裏將會維持很久,以期完成一個平穩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