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仁慈

陸歸自未央宮西闕而出, 入上林苑,林苑廣袤卻破敗,經幾朝戰火璀璨, 早已不復往日榮光。一行人在敗亭頹垣之間策馬而行,在接近上林苑最西側的一座小廟時, 天落了雨。

魏國尚佛, 在宮內修建寺廟並供養出家人,乃是常情。只是這間小廟,廟門緊閉, 還從外面上了鎖,但裏面卻有香火的裊裊青煙。

陸歸一行本想在寺廟裏討些齋飯和水, 但見大門從外面鎖著,又不知道廟裏的人何時回來, 便帶了幾人從後院翻墻進去。寺廟雖小,但後院裏有一片不小的菜園, 幾人分頭找菜蔬,打水, 去廚房生火取米面。陸歸則去了前院, 他身上還帶了些錢,準備找個顯眼的台案供奉上,再找些筆墨寫清緣由, 來日再謝等言。

經紙上落了筆,字有風馳雨驟、縱橫淋漓之美,收卻最後一筆的時候, 陸歸擡起頭, 這才發現佛像後的帷幔下立著一個少女。似是注意到了陸歸的凝視,少女慢慢從帷幔下的陰影中走出。廟堂青磚明凈, 一襲緇衣輕輕揚起,她步履輕盈,踏石如踏水波。庭中無樹,清風徐徐灌進來,唯有案上嘶喇喇的紙張承載著兩人之間的寂靜。

不同於其他僧尼,她未剃度,仍是帶發修行。一張小臉玲瓏有致,因久居室內之故,泛著剔透的紫白色,但仔細看卻發現,她闔著雙目。她前行的時候,有猶豫,有仿徨,卻唯獨沒有恐懼。

“這位將軍。”她聲音輕柔,如同隨風吹臨而至,“可是在寫什麽?”

陸歸心中一慌,先將字條奉上,道:“我等一行人路過寺院,想借取一些果蔬齋飯。只因隨身所帶錢財不多,所以想稟明寺中主人,等來日再歸還。”

他伸手遞,她伸手取,然而兩手最終卻在半空中交錯。陸歸這才意識到,她的雙眼看不見。這樣一來,門外的鎖也能解釋的通了。一定是她的同伴有事出去,為了不讓外人打擾到這位失明的小師傅,這才從外面鎖上了門。

陸歸將紙張托至與其手平行處,對方這才拿到,角對角小心翼翼地疊了起來,放入了袖中。“錢的話,將軍就放在香爐旁邊吧。”

“好。”

似是感受到陸歸轉身去放錢,少女也覺得再無甚可說的話,打算順著原路,先返回到佛像處,再回到內室。可是一回身,她便有些暈頭轉向,正堂空曠,少有物事可以依憑來判斷所對的方位。她想了想,終究也沒有開口,一股腦地只往前頭走。

砰的一聲,幾案搖搖晃晃,一支浄水瓶就這樣落了地。她抿著嘴,沒有作聲,顯然也不想像任何人求助。

陸歸曾在宮中司樂見過一些身有殘缺的琴師,當年母親憐憫,允許他們在宮中習樂器,以作營生,而這些人總是比常人有著更為超絕的技藝。

天賦使然僅僅是原因之一,但在某一方面的缺失總會引起更為強烈的自尊心。拒絕憐憫,拒絕優待,必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苦工,習得比常人更為精湛的技藝,以磨平世間對他們的偏見,以及自身對自身的偏見。

陸歸沒有過去幫忙,他知道此時伸出援手,無異於給她帶來痛苦。

一片片碎瓷晃銀一般在地上微微顫動著,或許憑借了這樣細微的聲響,少女捕捉到了正確的方位,向左錯了兩步,終於摸到了佛像的石台。

陸歸看著她,此時才笑著道:“小師傅的耳朵當真靈敏。先前便聽見了我的鎧甲聲,猜到了身份,如今又從萬敵之陣中脫身而出。”

少女聽罷,心悅爾然,自然地笑開了,然而不過片刻,笑容便凝固在臉上,確切的說,變得不自然了一些。她有些慌張地摸了摸自己的臉,她的乳母曾告訴她,眼盲的人最好不要笑,未經過對鏡的訓練,總也不能調整至一個得體的角度,抑或拿捏出動人的姿態,放在旁人眼裏,不過呆傻而已。

她這麽想著,連同神色也寂寥了起來,就在這樣的茫茫黑暗中,一尊小瓷像落在了她的懷裏。

“你摸摸看這觀音的臉。”陸歸道,“垂目者慈悲,又有微笑恬然,小師傅笑起來,靜如凝思,竟比尋常人好看十倍。”

少女摸了摸瓷像,似有已被觸碰過的溫暖:“將軍誤了,這是佛的,不是人的,凡人總有七情六欲,總有開懷的事情。”

“是了,是我誤了。”陸歸笑著,“雨過天青,你會坐在廊下笑著聽鐵馬滴水,月色溶軟,你會莞莞倚欄靠在你同伴肩上,黑發長及半腰。到了秋日,果蔬捧在你的手裏,你會笑著聞它上面泥土的香氣。冬天,攏個湯婆子,懷裏抱著經書……”

“經書不好。”她微笑順著自己的心意反駁著。

“那就捧碗粥吧。”陸歸此時也不由得想象著,“粥裏比平日多放一勺糖……”她仰頭聽著,仿佛已嘗到了他所說的故事中淡淡的甜,“你不愛經書,你家師傅終於有一天受不了你,逼著你還了俗。你心裏偷著笑,重新著了紅妝翠靨,添著珠衫羅裳。燈燭下,你以扇遮面,光就透過薄薄的紗,照在你的眼睫上。然後,一個玉郎君沒忍住,握著你的手,移開扇子,便也笑著看著你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