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在乎

天氣時晴時雨, 未央宮的大火終於在午後撲滅。但如今,未央宮已毀大半,崔諒攻入後, 眾臣圍拱皇帝暫移到還保留完好的承明殿。承明殿外,是崔諒麾下的一眾精兵, 自殿內望去, 黑壓壓一片,此時殿中的臣僚與皇帝便如垂死的野獸,等待這群禿鷲鴟鴉的啄食。

魏帝此時仍端坐於禦床之上, 闔目凝神,頗有臨危不亂、視死如歸之感。但其肋下一處, 衣料已破,乃是在方才出逃時被流矢劃中造成的傷口。賀氏之亂兇險, 但台臣們幾乎沒有傷亡,然而崔諒甫一入都, 不管是打著什麽樣的旗號,重臣傷亡大半, 卻是事實。

此時劉炳正與禦醫褚胤為魏帝處理著傷口, 侍立在其兩側的是姜紹、吳淼二人。稍遠處,則是陸振與尚書仆射王謙,另並姜昭儀的兄長廷尉姜彌與其他幾位臣僚。而偏殿內, 則是皇後、姜昭儀等妃嬪,另並其余皇子與宗王。

王謙手持笏板,神情肅重。姜彌在混亂之中奪了亂軍軍官的一把佩劍, 此時立在殿門正前。他身上亦有多處刀傷, 但仍然神色鎮定,隨時準備殉難於殿前。

此時外面一片騷動, 旋即一名小內侍被丟了進來。眾人不識此人,魏帝擡頭一看,臉色陡然大變,也顧不得正在上藥,起身踉蹌幾步問道:“韓禦史怎麽樣了?”

小內侍悲戚道:“陛下,禦史已被逆賊殺害,手足盡斷,連個全屍都沒有留下。”

魏帝慢慢坐了回去,心中不免也有些愧然,喃喃道:“韓禦史是朕的忠臣。”又問道,“渤海王呢?他可成功出去了。”

小內侍連忙叩首道:“回陛下,渤海王已交接與宿衛,一行人從南門而出。”

魏帝默默地點了點頭,元洸到底還是與關隴世族有些瓜葛,如今賀氏幾個關鍵人物雖然都已不在,但如果元洸還留在長安,崔諒便可立元洸為新君,以吸納剩余關隴世族的支持。這樣一來,先前那些努力,只怕都要白費。

然而在場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卻較為沉重。如今錄尚書事的印璽在太子手中,渤海王若能成功歸藩,則意味著無論是皇權大義還是可以牽動長安最大勢力的人,都已流落在外。而他們,雖然還未淪落成可有可無的棄子,但已不再是天下權力的重心。如果必要,渤海王擇都洛陽而自立,太子割斷關隴而經營,都是應有之舉。而陸家,這個南人門戶,無論從人事上,還是從地緣上,都可以在兩者之間從容選擇,鼎力支持。

吳淼與姜紹相顧而視,殿內氣氛的凝重不過片刻,兩人找了個借口,將陸振請上禦床邊,立在皇帝的身側。眾人皆知,只有保住了此公,並將其托至一個足夠顯重的位置上,來日京畿才有被收復的可能。

而吳淼的心情則更為復雜。陸昭如今拿著蓋有玉璽的赦罪詔命早已離開,聯想起崔諒攻入宮城、太子等人皆無消息,他愈發覺得這位陸侍中很可能在此之前與崔諒有過接觸,甚至可能是直接刺激崔諒入宮的人。原本還打算與其合作,共同吸收關隴世族的殘存勢力,可現下困局,這一塊利益只怕自己難以享用了。

本著遂事不諫的態度,吳淼心中只有慨然,亂局之下,這個年輕人竟能布置的如此周密,搶先占領了禮法上自己與崔諒難以逾越的高地。吳淼笑著搖了搖頭,真的是年輕人的天下了,他們這幾個老東西先將就在這裏撐一撐吧。

陸昭與陸沖二人向元澈復命後,前往長樂宮各處搜索,而元澈則繼續率兵折向東北,蕩清北門。因彭耽書等人也被保太後囚禁,陸昭便於陸沖分道,由陸沖前往南面的宣徽殿解救長公主一雙兒女,自己則帶人前往永寧殿等地搜尋。

永寧殿守衛不多,因保太後與丞相賀祎已死,又有皇帝玉璽加蓋的赦罪詔,侍衛也就爽快地放了行。在迎出彭耽書和龐滿兒後,陸昭得到了一個令人驚異的消息,崔映之也在裏面。

陸昭皺了皺眉道:“得帶她一起走。”

“陸姐姐你何必管她,是她爹爹打進城來,她又死不了。”龐滿兒年紀小些,崔映之又是孤高性子,對於龐滿兒自然疏遠。

彭耽書道:“你難不成想截了她做人質?”

陸昭搖了搖頭:“她若真有那麽重要,她爹爹便不會不聞不問就打進宮裏來。必須給她送到崔諒手裏。大軍攻城,賀存被殺,長樂宮只怕難逃劫難,到時候如果崔映之出了任何問題,保太後、丞相都死了,崔諒必要找一個人開刀。到時候,這個怨氣只會落到最後一批逃離此處的你我頭上。”

她的父母還在皇宮裏,如果把崔映之送回去,至少能在崔諒控制長安這段時間內,緩和陸家與崔家的關系。如若不然,她也不想去管崔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