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渡劫

關隴世族針對於流民的所有情緒, 終於在四月末爆發出來。朝廷在世家的壯大下日漸沉疴,稅收與所掌握的田畝均不足以封賞此戰立功將士,更不足以拯救那些奔逃四竄的流民。

而三輔地區早已被世家盤踞, 如今破敗,各家重建莊園, 也無暇他顧。至於賀氏, 因馬晃等族生事,愈演愈烈,難以彈壓, 不得不考慮借力各方將其驅逐。

因此在諸多訴求下,賀祎將軍功授田提到了台面。

讓賀祎頗為詫異的是, 此議在台中並未遭受太多阻礙。但他看到在原本僅有隴西、天水、安定的詔議上,扶風郡也被添加上的時候, 賀祎忽然意識到事情並非自己想象的那般簡單。

崔諒於扶風駐紮,軍隊補給除了國家調配, 也要取之當地。一旦軍功授田令下,當地政府便可施行土斷, 在給軍功階層分配土地的同時, 大量的流民也可以借此機會安置。

如此眾多的人口與資源,和一個毗鄰京畿的軍閥攪在一起,聯系上自己這個軍功授田提議的發起人, 種種陰謀之論,足以令人遐想。尤其近幾日,崔諒處大概也受到了不少輿論的壓力, 頻頻遣使來信, 如今台中人人自危,更有一些人視自己為欲償私欲、支持朝廷土斷、挑戰世家底線的第一罪人。

當他前往台中糾察此事的時候, 卻發現由保太後所出的詔命上,原本就有扶風一郡。思前想後,他自知是保太後借崔諒之力易儲,借此機會光明正大地將資源傾向崔諒,同時也將崔諒打上一記賀氏的印號。軍功授田,原本竟是保太後與皇帝、太子和薛琬等人的共同訴求。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賀祎明白此時輿論已不在他手中掌握,此時他必須要找陸昭來談一談。他目前尚不知此時是否於她有關,陸家也是世家,整個軍功授田對於陸家本身在安定的鋪展並無直接好處。如今崔諒在扶風實在太過顯眼,若陸家能在三輔地區有所動作,以此分攤各方的注意力,有些事情上,他也願意做出一些讓利。因此,他借陸昭第二次旬假,在她歸家的途中,找了借口請她前往相府面談。

因是歸家,陸昭妝容素雅,衣飾淺淡,入相府時竟也無人注意。在仔細聽聞賀祎的詢問後,陸昭淺笑道:“扶風之事,皆是各方所定,我人微言輕,何能定策。不過丞相既言與我,我也定要為丞相排憂解難。一是兩家實為一體,再者當年丞相在禦前為我兄長歸魏力陳,這份情義,陸家也都是念著的。”

“前幾日我兄長入宮辭行,陛下堅持他多留京中幾日,如此倒也便宜。”陸昭略微沉吟道,“我兄長尚有不少親信在京,那日他來長樂宮,想必丞相和太後也都見過了。扶風土斷,難免有鄉土之爭。丞相身居高位,多有不便,彈壓眾人這種事情,可以交給他們來做。屆時從安定調騎兵五百,如有紛爭,足以平定。”

賀祎聽罷亦緩緩點頭,無論是以自己丞相之位出面介入,還是讓崔諒幫忙介入,在此時的輿論環境下,可能會激起各方怨懟。陸家新出門戶,勢頭正烈,各方忌憚陸歸在安定的數萬人馬,做這種事情反倒沒有束縛。

因此賀祎笑道:“既如此,那我明日便為你兄長手下爭取一個門侯之位。”

自彭耽書入朝,備選女官的各家也陸續入京。崔諒僅僅是派人將女兒送入都中,自己則繼續留在扶風大營。恰逢此時,朝野輿論皆言陸氏一族崛起與賀氏絲蘿相纏,而此言論,以烏台流傳最多。而先前陸歸封侯與陸昭易封之議,皆由太子提起,眾人不免感慨太子此番著實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聽聞此言後,元澈只是淡淡一笑,薛琬用計,一石二鳥,以此離間賀氏與崔氏的關系。即便不成,崔諒之女崔映之遴選女士中在即,想來也會和陸家因此事而不睦,如此來避免賀氏與崔、陸兩家裹在一起。

不過元澈認為,陸昭本人並不具有與崔氏合作的意願。先前她保住賀祎,避免薛氏與賀祎直接交鋒,是因為若如此,只會產生大量的中低档官位的空白。這樣的局面是身為皇帝最樂意看到的,慢慢松動二者根基,卻不損傷其核心,那麽兩者便仍會以勢均力敵的姿態繼續交鋒。皇帝自然可以坐山觀虎鬥,溫水煮青蛙。

但如果是一方直接落敗,所產生的除了大量的中低官位,還會有兩千石與三公九卿之位。這才是陸昭所期望的局面。

想了想,元澈便書信一封,交與了一名親信道:“將此信交與崔惟仁,讓他告訴崔諒,若中樞有變,當急流勇退,全以兩千石之重。”

自那次頗為愉快的合作之後,兩人的許多默契皆不必言說。正如當他望向她的時候,腦海中皆是她所念,當他無法望向她的時候,腦海中皆是她所語。而這一切,注定與她溫柔吟誦的詩經,發間纏繞的白檀香氣一樣,在這一世,永不離棄,伴己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