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謀皮

義正嚴辭的拒絕讓宴席上突然寂靜無聲。魏帝親自請人征辟, 這一個拒絕便是拂了天大的面子。

陸振聽罷轉頭便對陸昭呵斥道:“孽障,不過封了個虛爵,擡舉你幾分, 你反倒得意了!”說完又對敕使道,“小女無狀, 多有冒犯, 她曾落難在外,如今回家未久,想必心中頗有起伏, 故言行不當。請敕使大人回避,待某行過家法, 再將她交予今上發落。”

然而敕使對於這個結果雖然有些意外,但心理仍有所準備, 只對陸振道:“老國公何必如此。如今縣主是國公獨女,自然有盡孝膝下之念。左右決定也不急於一時, 縣主剛剛回家,驚魂未定, 還要悉心調養為好。陛下那邊, 我自會替國公陳情。”說完,敕使也極其熟練地接過了靖國公府奉上的一袋金珠。

敕使走後,兩匹馬被陸振分別分與了陸歸和陸沖。時至陸沖回到房間, 跟隨在身邊的侍從常亮忽然道:“國公如今很是喜愛公子呢。”

陸沖不置可否道:“父母偏袒幼子,人之常情罷了。”

陸沖還記得,當年在吳國時, 大哥總是挨罵最多的那個。眾星捧月者, 便是陸衍,庭中玉樹, 綺年歧秀,誇耀一時。而陸昭則因其迥異的性格與同樣迥異的才華,被父親等人與大家隔絕開來。如果說母親對於任何人都十分嚴厲,那麽父親似乎對陸昭有著更為極端的苛刻。

後來大哥陸歸常年戍邊,朝中的重擔也有許多放在了陸衍這一邊,他也無法再做歧秀了。思至此處,陸沖倒比往日多了一些感慨,對於陸衍的死,背負最多的大概就是陸昭了吧。父親對於二人的態度大相徑庭,甚至在陸衍死後,那份中興家族的責任與權力,與那份對幼子的思念與偏愛,亦要悉數換做責備與苛刻讓另一個人全權承擔。

曾經,陸沖覺得能承擔這份責任,當是任何一個陸家兒女都會感到無比自豪的事情。那畢竟是一度只屬於陸衍的殊榮。可是現在,他也遲疑了。

他的父親常說,陸衍的死對於他們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我之不幸,汝曹之幸。對於汝曹而言,那真的是一種幸運麽?

敕使離開,陸振到底也沒有動用家法,父女倆人於小園中漫步,之後便轉至湖心亭處。

由於陸歸在安定的威懾,以及繡衣屬為討好太子而有目的性的消極怠工,那些安插在府裏的人對於父女二人單獨談話並不插手。

“方才你拒絕敕使,想必有你自己的考量,這點為父還是放心的。”對於女兒的手段與天生的政治敏銳性,陸振如今已經完完全全給予了肯定,“現在唯一難以處理的,應該是你兄長的安定方面。”

雖然女兒有著不俗的政治眼光,但是對於維系地方,從軍事上打造一個強力藩鎮,女兒還是缺乏歷練。陸振也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扶女兒走一程,擡一擡。

陸振繼續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安定與太子所掌的隴西、天水二郡雖然可以吸納大量的人口,但如果沒有糧草的儲備,很難維持,必須要從其他地方調糧。雖然保太後有意引你加入關隴世族一派,但對於關隴世家而言,征糧也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想必不會坐成此事。陳留王氏那裏,你是作何考慮的?”

陸昭道:“陳留王氏如今王謐已出任安定,為其政績考量,王氏必然會出糧草。但如今安定民心未安,提供糧草必會獲得巨大的人望。若這些好處都落入王氏之手,我家豈非為他人做嫁衣裳。這於兄長日後做大方鎮,也是極為不利。”

“如今倒是可以先從江東抽調部分糧草,雖然不及王氏的先到,但後續用糧草的地方很多,提前備下也有好處。另外,女兒想以軍功授田來平衡王氏在安定的影響。”

陸振略微沉吟,以揣度探尋的目光看了看眼前的女兒。授田制由秦所創,由漢承接,此法自井田制改良,又加入改變稅制作為調和,但最重要的一環則是皇帝擁有土地權,可以隨意贈予、罰沒。而這兩朝,在君權上實力可謂強悍。這也是授田法可以實施的原因。

但如今的皇帝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資格。其實前朝對於這種情形也有過策略,魏晉多設軍屯,將百姓劃分軍籍。軍戶的子孫世代為國征戰,閑時耕種。將戰後流民與散軍強行編入軍籍,這種手法地方官員可以獲得大量的政績,而對於朝廷也可以直接將地方人口掌握在手中。這是雙贏的局面,總之,要比這些民眾全進了世家口袋裏強。

不過顯然,陸昭也不想讓這些人全進了朝廷的口袋。

陸昭道:“兄長這些年來一路在涼州打拼,雖然麾下也有吳國舊將,但是大多還是涼州本地人與羌胡。如今大批民眾湧入安定,當務之急還是要給予這些人一個可以安居的地方。安定人心,才能徹底吸納這部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