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鯨吞

更為深入的討論轉而到了室內。數十多個人名與郡望被一一列出, 有了兩份名單,涼王麾下勢力構成已一目了然。

陸昭將筆擱置,把兩張名錄交與元澈:“如今涼王妃歿, 故關以南,毗鄰益州漢中的世家幾乎已經全部從涼王麾下退出。現在出仕涼王的世家只有兩派, 一是以上官弘為首本土勢力的涼州派, 另一個是以杜太後母族京兆杜陵世族為首的關中派。”

“對於涼州本土世家來說,百年基業,樹大根深, 涼州廣袤,遠離京畿。日後不論誰是皇帝, 只要這天下還要靠官僚治理,都要倚仗本土世家之力, 方可守得一隅安寧。一旦戰事勝負分明,涼州世家必會悉數倒戈。”

“但對於京兆杜陵等關中派, 形勢則有天壤之別。自今上被先帝立儲,京兆杜氏等親近涼王的關中世族或多或少都被有所打壓。如今在關中的杜氏、裴氏等, 產業被其他關隴豪族欺壓侵奪, 於朝中更無發聲立言之地,不得不舉家遷往涼州,出仕涼王, 另謀出路。因此一旦涼王兵敗,涼州既不會再依靠他們的力量,關中又無人接納, 關中派必將陷入絕境。”

“在我離開金城之前, 杜太後已派杜真接管了宮城禁衛以及金城各門的守衛,與上官弘已成並尊之勢。為穩固局面, 杜太後已經在擴大關中派的權力了。據我所知,杜太後的執政風格缺乏圓緩,多為直白激進之舉。且杜真多疑,見上官弘與王叡私交頗好,大有不滿之心。至於涼王,他並無執政之心,這從他出征後將政事悉數委任杜太後與上官國相便可以知曉。若我所料不錯,在殿下宣布停戰後的兩月內,杜太後一派的上位,必會引起涼州本土的不滿。”

“世人皆要求生,世族皆為求榮。禍亂之下,躲避風暴,是為本能;天下攘攘,追逐利益,是為欲望。兩個月的停戰,足夠醞釀一場風暴。而涼王施行的堅壁清野之策,也足夠撕開一個巨大的權力裂縫。”

對於在金城制造這場混亂,陸昭有著絕對的把握。她讓彭通逼迫天水舊族北逃金城,這些世族在涼州有細密的關系網,同時又有著求生的欲望,對於關中派所掌握的資源,必會奮起而奪之。所以不管是杜氏自作自受,還是天水舊族尋釁滋事,這場巨大的紛爭,是注定要上演的。這雖是陰謀之論,但涼州勢力分裂是大勢,是統領一切的陽謀,因此這個驅虎吞狼的計策一定會成功。

元澈陷入沉思,他知道堅壁清野的背後,需要多麽強大的軍事力量與統禦力作為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鄉民盡驅,倉廩野谷,或運於城內,或悉數燒除。執行這個命令,無論是誰,都會引起各方怨望,這是件得罪人的事。更何況參與堅壁清野的也不止是百姓,還有世族的蔭戶與產業。先不說世族在利益上的損失,涼王會不會借此機會,將世族們的家產繳收清查,這些本土派的老人精也會先懷疑幾分。

屆時涼州世族手握事權,集結糧草民眾,一定會大量向自己這一方倒戈。而且這樣做,自己這一方不但會獲得大量人口,也不必再堅壁清野,更不必在之後向漢中方面索求糧草資助。

陸昭這個策略,無論對自己的聲望,對隴西、天水兩郡實力的保存都有極大的裨益。甚至在之後,也不會因為需要求助漢中王氏,對其作出各種程度的讓步。漢中王氏雖然在這場叛亂中及時退出,畢竟還是有所損耗,若想要延續往日榮耀,一定會借籌措糧草這個契機,與朝中各方做利益置換。這一策,也算稍稍遏制了漢中王氏及其網絡,為關中的穩定提供了新一層保障。

這三點,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唯一讓人不甘之處,就是他依然無法撼動世族。誠然,在這場戰爭中,世族會被分化,會被削弱,但在新一輪權利的分配後,他們還會整合,還會崛起。世族從未消亡,不過是以另一種立場,另一種姿態獲得新生。可這樣的局面,還要維持多久呢?

元澈用余光看了看陸昭。

眼前的她,同樣出身於世族的她,如此聰慧,如此深諳其道。只要她提出的議案有那麽一絲不完美,有那麽一絲讓利益分配得不夠平衡,自己一定會斷然拒絕。只是她偏不,她永遠能站在大勢的潮頭,手持利益的天平,尋找最準確的分割點。你看,她對他也不是不好,此計他也可獲利頗多,他甚至沒有任何立場去責怪她。

見元澈沉思,陸昭也十分安靜地坐在一旁。提出策略時,她還是存了私心,並且私心很大。長安的變故讓她不能夠再超然事外,安定雖然已在兄長手中,並且有了陳留王氏在政治上的助力,但距離成為一方繁榮重鎮,強到可以與關隴各家抗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必須要在此期間加快這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