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完滿

陸昭所做的詩詞, 在杜太後的多番考量與機敏應對下,暫時被定成“遠慮”的基調。但無論如何,詩中模糊而曖昧的措辭, 杜太後對於陸昭微妙的態度變化,以及陸昭不卑不亢的辯解, 終究激起了各方的懷疑, 從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讀。

因此,當眾人離開宴席之後,作為恐懼與輿論的源頭, 陸昭再度被侍衛找到,送她去面見杜太後。

杜太後居住的院落靜謐肅然, 一名女史從殿內趨步而出,一手執著笏板, 一手執筆,待至廊下後坐定, 匆匆提筆,一邊默念, 一邊書寫。陸昭瞟了一眼女史筆畫, 又依照她的唇形變化,最終得到了她書寫的信息。

涼王妃媵侍沖撞太後,杖斃。

待陸昭再入內室時, 杜太後的面容上已無往日的慈祥,身邊僅留了兩名侍女侍奉在側。今日眾人皆著盛裝,杜太後亦不例外, 通身的暈繝錦, 上繡明榴吐紅,富麗豪華。身上到底還有著京兆杜陵世族的底蘊在, 不過是注目片刻,便已威勢逼人。

“涼王困守漆縣,你兄長於安定按兵不動,受車騎將軍,而你則受封開國忠肅縣主。”杜太後冷笑,“這怎麽說?”

陸昭面色平靜,如是回答:“兄長不過是因父母皆在長安,我在金城,故而按兵不動,以取中立之意。若以大義相較,兄長自當率兵下隴反攻,輕取涼王首級,保全父母,冠軍封侯。至於車騎將軍之位與開國忠肅縣主之位,實乃魏帝捧殺之策。”

“呵。”杜太後輕笑,“你兄長把控隴道,也算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至於你,主動出質,為你兄長爭取時間,也算是共赴國難。皇帝為何要殺你們兄妹?”

陸昭勾勾嘴角,笑容如梅花落地,雲澹風清:“太後誤解了,陛下不是要殺兄長,而是要殺涼王與太後,若幸運,順帶再殺了我。”

“怎麽說?”杜太後斜眼看向陸昭,將信將疑。

陸昭道:“今上大肆冊封,世人皆知,太後與涼王必會對我們兄妹心存嫌隙。若一時沖動,將我殺之祭旗,那麽我兄長便會從中立,堅定倒向今上一方。即便太後不殺我,只怕對我兄長也不會放而任之了。主將見疑,最終結果,也是大同小異。以我一條命,換隴山天險,今上不虧。”

“你說的倒是很好。那你有何諫言呢?把你好好供著,等著他們來救麽?”杜太後左思右想,仍找不到對方說話的錯處,然而亦不甘立於兩選皆錯的境地。

陸昭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目光露出了一絲絲鄙嫌,道:“太後,如今之計不是該把我好好供著,而是該把王妃好好供著。今日太後對我如此,想必前方戰事不豫。但同樣看到戰況的不止是太後,還有陰平侯。想必陰平侯已經派人來找太後,讓太後主持,命王妃與大王和離了吧。”

杜太後深吸了一口氣,想起之前的兩名陪嫁前來,力爭此事,其實王韶蘊本身暫無和離之意,只是那二人實在逼迫太甚,自己只能殺一人以儆效尤。暗暗壓下對自己挑戰的不滿,與眼前人太過機敏的不滿,杜太後淡淡道:“王妃深情,不願為此。”

“原來太後也不過是利用王妃深情而已。”陸昭語間頗見針鋒,如刺穿絲綢一般,亦刺穿了對方的卑劣,“我自信王妃深情,只是太後若真要如此利用王妃,欲將漢中王氏與大王強行捆綁,只怕所得非願。漢中王氏壯士斷腕,忍痛舍女,最後的帳終究要算到太後的頭上。但太後若能放王妃和離,回到漢中故鄉,日後即便太後身死,母族亦能保全。”

杜太後氣極反笑:“好,不愧是食人俸祿,倒也能忠人之事。文臣死諫,還有什麽話,不如今日一齊說出來,倒不枉你長了這般清剛如玉,滿懷冰雪的觀音相。”

陸昭道:“其實太後早該退隱,讓王妃理政。就算太後在某些政治問題上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的大家水準,只怕還相去甚遠。恕我直言,太後你也不過是個見識平庸的小女子。你僻處深宮,執掌大權,看似果敢英明,實則易受蒙蔽。在許多事情上,王妃做的比太後要好的多。”

見杜太後仍舊一副不認的樣子,陸昭笑了笑,繼續道:“且不說大場面下細微之處的表態,便是尋常事,太後做的也不如王妃。就拿穿衣一事來說,王妃一向極盡簡樸,素日所穿,最好也不過尋常綢緞,平常也只是縵繒材質的衣裙而已。但王妃賞賜我的,皆是華貴的蜀錦,奢華的金釵首飾。如今戰事吃緊,國庫空虛,那日宴請各家豪族,王妃把自己回家時才穿戴的首飾賞了我。”

“極盡節儉並非是要省出一筆軍費出來,想來國庫再空虛,給王妃留一套華服,一套首飾的錢也是有的。所謂節儉,便是要制造巨大的反差,只有這樣,被賞的人才會感受到巨大的榮幸,從而格外珍惜。以我的角度來看,就是王妃她苦了自己的部分,都是為了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