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萱庭

或許是因為常年在魏國做質子的關系, 陸沖身上已無過多的南人印記。陸家一向謹小慎微,國公陸振又是出了名的膽小怕事,儼然一副對朝政能避則避的樣子。但陸沖雖為散騎常侍, 但是在朝內還是很活躍的,至少, 他知道如何贊成自己的每一個舉措。

這並不容易。贊成一個皇帝的決定, 並不只是說“諾”、說“遵命”那樣簡單。那種順從卻積極,柔軟而靈巧的姿態,是魏帝所喜愛的。畢竟, 陸歸這個嫡長子不在之後,陸沖就是陸家的長子, 他的所作所為多多少少也代表陸家的一種曖昧態度。

就好像一群做錯事的孩子,在向自己的父親示好賣乖, 又害怕自己再度惹怒了父親,於是讓平時最乖最討人喜歡的那個, 去試探一番。

但那個時候,陸家在魏帝心中依舊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陸家缺少一個可以代表兵權的人。直到有一天, 魏帝接到了陸歸的來信。

魏帝畢竟是個感覺敏銳的人,斟酌地回了信後,在靖國公府內的繡衣屬的人也加大了勘查的力度。所有的來往信件都被一一篩查, 安插的幾位掌事也都全權掌握著國公府生活的大小事宜。顧氏柔弱,所有事情幾乎委任出去,靖國公生活亦是簡單, 幾乎皇宮府邸兩點一線, 再無其他交際。

後來,陸家甚至用半數家財在崇仁坊購買了一處家產, 卻記在了陸沖的名下,可見給予了厚望。若他們真的知道陸歸有回來的那一日,又怎會如此做。如今陸家在得知陸歸的消息後,已做好了痛失一雙子女的準備,根本不知陸歸早已與自己通信多年,即將易幟歸來。

所以元洸說,這是陸昭一手做的局,他是不信的。

不過他也注意到了陸昭。那的的確確是個聰慧之極的小娘子,不同於尋常高門女兒,她有著極高的政治敏銳性。甚至他發現,每一次對於陸家最重要的政治表態,幾乎都是這個小娘子一力出色地完成。

如果不是那一張豆蔻年華的面容,僅僅憑借華服下極盡內斂的舉止,和殿前言辭鋒利的論辭,以及宴席上毫無挑剔的表態與對答,便已經可以讓人聯想出一個行走於宮闈朝堂數十年的頂級高手。

而對於這個小娘子的何去何從,魏帝也有著自己的打算。她日後的夫婿,絕對不可能再從世家中挑選,她即將嫁給自己兩個兒子其中的一個。若此戰太子敗,她將如醫一死人權且一試的方式嫁給太子。若戰事順利,日後江河清晏,她便當嫁給元洸,成為怨侶,自此如絕世珠玉一般,永遠從長安的舞台上抹除。

元洸滿懷心思地走到後殿,除了保太後,另有長公主以及她一雙兒女。席面亦是漂亮,鰒魚雞湯燉豆腐,冬筍香蕈捶鹿筋,皆是他素日愛吃的珍味。按照平日,元洸總會與這些侍女們說笑幾句,開心了,身上的東西盡數打賞,但是今天他卻寡言少笑容,施禮之後,有些陰沉地坐在自己的坐榻上。

長公主的到來並沒有讓元洸感到絲毫的意外。保太後雖然有仰仗舞陽侯之意,但是並不會因此放松對他們的警惕。冀州豪族與關隴高門在皇室的仰仗序列上,依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這時候讓長公主一家悉數留在內朝,看似重用,實則防備。保太後就算與魏帝在立儲上有分歧,但是大事當頭,兩個城府頗深的人還是會有一種旁人難及的默契。

熱騰騰的湯餅和肴饌呈了上來,但畢竟時日不同,大家用的時候似乎都不如往日香甜。保太後幾乎不大動碗筷,只是不住地盯著元洸。

元洸這孩子,聰慧得很,就是對政事太不上心。但這麽說似乎又不太妥當,身為一方藩王,元洸自己的封邑打理的還是十分出色,政事處理也還算得當,有的時候還會對時局發表一些看法。

怎麽說呢,積極的時候是很積極,但是每次對政局的關心,都不是因為他想成為皇帝。想著看著,保太後的目光裏便多了一份擔憂。

“這梅幹腌制的甚好。”元洸忽然擡了頭看向了保太後的侍女倩秀,露出一抹清美的笑容,“定是倩秀妹妹的手藝吧。”

旁邊的侍女微微一怔,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倒是保太後笑著點了一句:“這傻孩子,木頭似的人,不過倒是難得的老實。這些菜多半都出自她手,你若喜歡,調你那裏去就是了。”

“太後果然疼我。”元洸早就一改先前的冷漠,換做了和煦的笑容。

保太後卻道:“你吃了人家做的飯菜,怎麽能只誇一句好。你素日賞人出手還算是大方,怎麽今日竟一毛不拔。”

元洸笑著道:“那便請老祖宗定個數,無論多少金銀,孫兒盡賞她便是了。”

此時,旁邊的長公主傾華輕笑道:“五郎好沒意思,拿金銀賞一個姑娘家,當是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