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尉

雖然已到晚膳時間, 但此日回家的朝臣並不多。三公九卿及中朝官皆留在公署,膳食由禁中送至各署衙之內,而台中重臣幹脆就食於廊下。

太尉吳淼年歲已高, 所用不多,稍息片刻後, 便回到議事廳, 從案上拾起一份議程。此時丞相賀祎忽然疾行而入,眾人即刻起身。只見賀祎面色暗沉,先與中書監王嶠低聲耳語, 繼而王嶠眉頭緊鎖,片刻後又頻頻點頭。

賀祎說完, 王嶠便向身邊一位同僚使了眼色,兩人捷步向禁中走去。

幾名內宦正欲將餐食撤下重新熱一熱, 賀祎笑著回絕道:“內珰費心,如今公務繁冗, 不必再熱了。”

眾人見到此景,亦趕忙用畢飯食。不過半刻的功夫, 賀祎及眾人便都來到議事廳繼續議事。

原先賀祎入禁中詔對, 又兼此次事態重大涉及軍務,因此議事暫由吳淼主理。此時賀祎與一眾人入內,吳淼見狀便從案前起身, 行至廳中,施禮關切道:“賀公安好,不知禁中無恙否?”

賀祎道:“陛下料敵制勝, 威謀靡亢, 我等按部就班,踵步聖決而已。”說完, 便接過旁人奉上的議程,坐在吳淼原先的席位上。

一時間氣氛有些微妙。於官位上,三公並尊,並無高下之分。但於君臣之倫,賀祎是今上潛邸時的從龍首功,吳淼卻是先事涼王,隨後半路倒戈,一直被邊緣化的人。不過是因其在六軍中威望素著,門下子弟如今已多居軍中要職,所以魏帝即位時指明吳淼領太尉,說到底不過是個虛銜罷了。即便時局如今日,這名老太尉亦不過多參與政事,魏帝亦不願如此,因此重大議事時,他的出席便無足輕重了。

眾人見狀,先微微愣怔,而後各自沉默不言,依序入座。

吳淼也不多做逗留,淡然行至門外。

賀祎端坐於議事正席,目光低垂深沉,偶爾對下面的人提出的論斷方針加以肯定或否定。官至丞相的他如今已經可以不再對此細枝末節親力親為,然而內心卻格外警醒,毫無松懈。

原本沉重的局勢因為陸氏一族的加入變得格外微妙,陸歸恐怕要以方伯之位重新入主政局,又兼其外戚之故,上可與宗室抗衡,下可與高門匹敵。這令他這個賀家的外朝掌門人極度不安。

整個大魏官僚系統以賀、薛二家為首,經緯如密網,在這個國家站穩腳跟、共同發聲。而陸氏一族的忽然擢升,未必沒有皇帝平衡各方、輕重相權之道。

而以方伯論,陳留王氏與漢中王氏並重,追其溯源,實為一家,南方方鎮無高門之顯。因此使陸歸歸入隴西,亦有打壓王氏之心。

思前想後,賀祎決定待事態稍穩時去拜會崔諒。崔諒出身清河崔氏,如今出鎮上庸,出子午道即可進京畿,地交秦楚,可謂要沖。近年來,崔氏頻頻向自家示好,可見不甘做地方豪強,頗有欲入中樞的勢頭。現下崔諒已集其兵,正在援師途中,想來不日便可見到。

吳淼從議事處出來,沿廊下緩緩行至公署。才轉過廊角,便見兩名內侍疾步跑來,施禮道:“太尉留步,陛下請太尉移步宣室。”

宣室殿內,魏帝面色陰沉。如賀祎所奏,陸歸從將攻占漆縣,這與他料想的大不一樣。先前陸歸以精兵五千攻占高平,隨後涼王又為其增兵兩萬,安定陷落。不過至此為止,魏國的幾名守將皆全身而退,陸歸攻城只是引誘涼王為其增加價碼。按理說,陸歸你應固守安定,整頓君馬,收服人心,為接應魏軍做準備。但是攻占漆縣,逼迫守將梁球殉國,就引人懷疑了。

雖然只是其部下所為,但魏帝不得不加以警惕。

再者,那個死了的叫賣郎原本就是為自己與陸歸傳遞消息的。如今信使驟死,君臣斷聯,久久收不到消息的陸歸是否會心存疑慮?中間又是否會有涼王的間諜運作?陸歸若長久得不到自己的回應是否會影響他後續的選擇?

事態正朝著他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

因此,當吳淼入殿以後,魏帝便把心中所慮告訴了他。

吳淼凝神深思良久,而後道:“陛下所慮周全,所思深遠。臣以為應令京中軍衛合圍靖國公府,嚴密看管,作為人質。再者,陸歸父母兄弟皆在長安,生死未蔔,收不到長安的消息必然心中恐慌。此時若再派繡衣屬的人去通信,只怕陸歸不會輕信。陛下應從陸氏子弟中選一人前往安定,向陸歸陳明實情,曉以厲害。”

魏帝點了點頭道:“太尉所言極是。”

派誰去呢?

陸振自然是不可,這位前吳國的君主一旦放出長安,憑借其子與三萬精兵,和自身的威望,足以打出復國的旗號。更可怕的是,還會令其他暗中躁動的勢力加以遐想,造成更大範圍的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