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2/2頁)

他能當狀元,能被閣老們看重,能取得喬家的哥兒,肯定是能想到後果的!

不同於皇帝的想法,幾位閣老互相對視一眼,他們雖然猜不到何似飛的想法,但是他既然膽敢主動去趟渾水,應該是有幾成把握的。

幾位閣老悄悄用眼神交流:“咱們陛下多疑啊,要是這回似飛沒成功,我就是舍了這條老命,也要保住似飛留在朝堂。”

“我說你怎麽對似飛這麽沒有信任,他是誰的弟子,你們忘了?”

“但是這件事咱們可能都辦不下來,更別提似飛了。”

“所以啊,”首輔大人捋了捋胡子,老神在在地說,“要是這件事辦成了,似飛日後的為官路,即便沒有我們三個老家夥,也能平步青雲;要是這件事不僅辦成了,還辦的漂亮,嘖,我覺得似飛日後別說成為一朝首輔,就是那攝政大權,恐怕也不在話下。”

其他兩位閣老都被首輔大人的意思震撼到。

一位閣老甚至把首輔大人拉到一邊,小聲耳語:“攝政?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首輔沒好氣地說:“與其一直在一個說不上昏君,但也絕對沒有治國大才,反倒只想著制衡的君王手下,回回遇到了問題都要走無數流程,還不如大權在握,當一個無人敢出奇右的攝政王!”

他們耳語的聲音實在是太小,以至於旁邊的太監都沒聽到一星半點。

如果這番話被何似飛的老師余大人知道,他恐怕會捋捋胡子,笑吟吟說:“這個啊,我早在這孩子當年拜入我門下時,所寫的那份答卷就看出來了。”

他當時不震驚嗎?

震驚啊,他甚至還後怕,覺得此子實在膽大包天!一點都沒有讀書人的清氣在身!

所以他一直在教何似飛儒家思想,忠君愛國……但是他所教的只是讓這個少年人把一切鋒芒都斂藏於溫潤的外表之下,至於什麽時候該露鋒芒,那就是何似飛自己的事情了。

恐怕到那個時候,朝廷會迎來新的上升期,甚至達到頂峰也未曾可知。

余明涵自己是早早的想明白了,與其忠著一位是君非君的主子,一輩子郁郁寡歡不得志,還不如自己施展拳腳大展宏圖呢。

首輔大人如今同樣是這個想法。

皇帝所想的太利己了,再加上他又年輕,導致幾位大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接下來的打算,這不禁讓大人們寒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人站出來,到還是會顯地給自己找後路的皇帝十分愛民,但是當何似飛站出來去跟百姓們同生共死、把自己仕途全搭上去後——

他們又怎能不為何似飛鋪就一條更加平坦光明的康莊大道!

-

今日朝會之後,再傳回京城的,就剩下頻頻捷報——

“報!——周圍郡縣商賈紛紛押運糧食前往,沈大人開倉賑糧,救濟災民,百姓們幾乎都能吃飽啦!”

“報!——其他郡縣的藥材商以及醫館大夫受何大人‘求助令’的邀請,好些都來為災民義診!”

“報!——何大人同沈大人沿著河流不斷考察,最終確認引導河流走向的方案,以避免更下遊的百姓蒙受損失。”

“報!——大半年後,整個郡縣欣欣向榮,百姓們有了新的居所,得以安居樂業,而且,他們那兒的科舉人才是其他郡縣之首!何大人和沈大人治理有功啊!”

“……”

何似飛因此連升三級,未及弱冠,已經成了皇帝面前的紅人。

畢竟何似飛治理有空,百姓們同時也會說陛下識人善任!皇帝有次南巡,百姓們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這讓他龍心大悅。

更讓他高興的是,他調查發現,何似飛那個夫郎,雖然是喬家人,但跟喬家並不親近,甚至還有世仇,那麽這就代表何似飛並非兵部尚書那一派系的人。

而當朝閣老們則對何似飛態度也愈發冷淡,最近主要在培養那位從地方調來京城的沈大人。

這讓皇帝愈發覺得自己才是何似飛唯一的靠山。

是以,當三年後他重病,將兩歲的幼子托孤給了何似飛。

由此,關於一代權臣何似飛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