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3頁)

既然他要借著狀元郎的名頭升遷,自然得跟對方打好關系。

其實,退一萬步,即便知縣不升遷,也得盡心去同何家交好,畢竟何似飛三元及第,這就是妥妥的京官——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當官,升官指日可待。日後指不定何似飛再回鄉,他還得跪地高呼‘大人’,因此,於情於理,登門拜訪一事都得辦妥了。

“哎呀,綏州余明函真不愧是帝師,當年隨便篩選出一個弟子,這才著手教了幾年,就能同他一樣三元及第!”在準備儀禮的時候,縣官獨自一人喃喃自語,“要是我兒也拜在余老座下……不成不成,且不說如今余明函都快耄耋之年,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都不復當年的精壯,還能不能有精神教學生都有待商榷,單單說如今有何似飛珠玉在前,動了拜師心思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余老當年能位及人臣,可見其心思縝密,如今定然不會開這個口。因為這個口一旦打開,後面就再難收住了——”

師爺過來的時候,就聽到自家知縣念叨,“如今不比當年啊,當時余明函頂撞先帝,從堂堂帝王之師被貶回家種紅薯,家裏有些薄產的人都在觀望,不大敢將孩子送來給他教——畢竟那可是得罪了皇帝的人,即便天子不記仇,難免有底下的官員想要討好天子,就專門給余明函的弟子使絆子,讓他考不中科舉,一輩子當不了官。現在不一樣了,當今陛下明顯沒有克待余老及其弟子。再加上還有狀元郎這個‘師兄’在,這會兒自然有無數人想把孩子送去給余老教……這種情況,我實在想不出一個能把自家孩子送到余老門下的由頭。”

師爺心想,感情您不僅惦記著升遷,還惦記著要把小少爺送到余老門下。

升遷這事兒不出意外定能成,但拜師余老……那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拜不了!

他重重的落下腳步,提醒知縣大人身後有人,隨後道:“大人,儀禮皆按照您的吩咐備好,現在時辰正好,不如當即出發?”

-

何似飛陪爺爺和師父在田間散步,今兒個天氣很好,日頭直直從頭頂照下來,晃得人幾乎睜不開眼。

但何爺爺早已習慣了這等天氣,精神矍鑠,一把年紀的人走得健步如飛。

遠處水車嘩啦啦的響著,水花被日光照出瑩白色。

余明函到底是年紀大了,步子邁的不緊不慢,何似飛跟在他旁邊,堤防他一腳沒走穩把自己扭傷。

何爺爺時不時便會蹲下身去拾地上掉落的零星谷子,高興了還要折回到余明函和何似飛面前,說:“這一看就是老李家的谷子,他們家裏人口興旺,務糧食也用心,全村就數他們家的糧食最好——要是城裏人來收糧食,就他們家賣得價格高。”

何爺爺說得頭頭是道,“似飛,往年都是咱們家糧食種的最好,這些年不達成了,不是因為我和你奶種不動,只是因為你有出息、有大出息,我和你奶就不再像以前一樣勞神種地了。”

倒不是他自己給自己放松,就是何似飛自從去了縣城賺到錢以後,平日裏除了給他們送回來銀子,還會寫信叮囑他們幹農活別太累,不然身體吃不消。

放在以往,若是孫子這麽給爺爺說話,作為一家之主的爺爺自然也是不大買賬的。因為自古以來都沒有孫子指導爺爺做事的道理。

但自從何似飛考中科舉後,二老的心思就轉變了——自家孫子那是認字的書生,是讀書人,說得話自然都是頂頂有道理的,聽孫子的準沒錯。

二老聽從何似飛勸說,沒有再一心都撲在地裏之余,看著別人家谷子種得好,還是不免羨慕一番。

只可惜這種谷子就跟養娃娃沒啥大區別,都得用心去養、栽培,才有可能長出喜人的效果。

“老太爺,又來散步啦?”村裏人扛著鐝頭往回走,大老遠看到何一年爺爺瘦高的身影,一下就認了出來。

走近了,才發現何一年身後遠遠還綴著何似飛和余明函,趕緊再次開口:“余老,似飛!似飛也回來了!狀元郎!恭喜狀元郎!”

何似飛笑著道謝,何一年更開心,在他道謝後說:“似飛說了,能在家小住一個多月,咱們日日都可以見到似飛嘞。”

“這也太好了!”那人道,“那我可不得日日登門拜訪,老太爺、余老爺、似飛,您們可別嫌我煩。”

“怎麽會,”何爺爺說,“當時似飛考中狀元的喜報傳回來時,我激動的差點不省人事,要不是你掐我人中灌湯藥,哪還有今日!傍晚咱們就在村裏簡單擺個席,你可一定得來。”

“這事兒您就別放在心上,我是在鎮子裏的醫館裏呆了幾年,要是那日有大夫在,肯定不會像我一樣手忙腳亂的。”

何似飛還是頭一回聽到爺爺差點‘不省人事’的事情,在這人走後,立馬看向自家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