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頁)

對上余枕苗驚訝的目光,余明函道:“龐謙早年曾在茨州做過官,如今他年紀大,可能想故地重遊。喬家小兒估計也是猜到了這點,拜訪龐謙時不斷提起茨州,把茨州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放在旁人會覺得開心,但以龐謙的脾氣,覺得自己心思被一小少年看破,定然來氣,他要反著來,不會選茨州了。”

余枕苗這下懂了,問:“那為何會選綏州?”

余枕苗道:“龐謙定然還是想去茨州的。綏州、茨州相挨,從京城往來綏州,定然會途徑茨州,同樣能圓龐謙故地重遊的心思,卻又不算在茨州監考。保全了面子,又圓了心思。龐謙定會選綏州。”

余枕苗聽完只感覺自己腦袋要不夠用。

他現在之所以覺得條理清晰,是因為有主人給他一條條捋清。要是放他自個兒去想,百八十年都想不透。

他連聲感慨:“乖乖,以前只覺得少爺偶爾算計起來讓人心驚,現下,沒想到喬公子亦然。”

余明函感慨:“喬家小兒這麽挖空了心思又不著痕跡的對似飛好,我有時想提醒似飛,卻又覺得這些該他們自己講。”

日暈漸漸擴大,余明函終於扛不住曬,去房裏看書了,小院只剩下‘莎莎’的翻書聲。

-

何似飛這邊則等到了周蘭甫的好消息——

“似飛,花兄已經在布置場地,咱們可以去張貼邀請函了。”

何似飛正在謄寫第十份邀請函,其他九份晾在一邊。周蘭甫近身看去,只見這邀請函並非簡單說明時間地點,而是四字一斷,八字一行。讀下來朗朗上口,趣味十足,還像檄文一樣特別能煽動人。

並且,把地點、時間、需要帶的證明身份的文書都寫得清楚明白,後面甚至還加了幾句簡單的指路句子,才讀一遍幾乎就能將其記住。

——當真太朗朗上口了。

最後落款的邀請人是花如錦、周蘭甫、何似飛。

周蘭甫看著自己的名字在兩位天才中間,原本跑回來就熱得通紅的臉愈發漲紅:“似飛、似飛,我、我就是個打雜跑腿的,全是你和花兄的功勞。”

何似飛擡眸看他,莞爾:“蘭甫兄是邀請人即可。”

兩人將邀請函貼在人流比較多的一些客棧、酒肆和茶館裏。

茶館的說書先生看到這個,才掃了兩行,就忍不住拿起了快板,一邊敲一邊將其念出來。

茶館裏客人有些是考生的,紛紛起身打算去往府學。而不是考生,只是來聽評書的,見這麽有意思的邀請函,忙道:“我們是羅織府百姓,我們能去看嗎?我們不參加,就是去圍觀,行嗎?”

茶館先生並沒回答,只是繼續往下念。

百姓們當下更加激動了:“原來可以去圍觀啊,去府學後山就能看到秀才老爺們蹴鞠了,那咱們現在走?”

“走走走——”

不一會兒,茶館空了一半。而且其他人看著也都蠢蠢欲動,一副準備走的樣子。

說書先生不惱,繼續打著快板念第二遍,不等他伸頭去後面問掌櫃的他們要不要一起看,掌櫃的已經換好輕薄的衣服出來了,道:“咱們也看看去,整個綏州前來參加鄉試的秀才老爺都去蹴鞠,咱們去圍觀,嘿!”

於是,一盞茶功夫後,茶館裏只剩下孤零零的夥計。

夥計:“……”搞啥子唷,他也想去看欸。

花如錦在大太陽下跟府學的教諭商量場地安排,話才談到一半,就眼睜睜看著前來蹴鞠的考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蹴鞠的多,圍觀的人也特別多。

教諭顯然也是第一回見到這場面,愣了愣,道:“……這比我們府學歲考試時的情況都盛大。”

何似飛貼完邀請函,僅僅是侯了片刻,見動身的人越來越多,立刻找了鄒子潯和潘瓊,連同周蘭甫,四個人中有兩個跑向府學,核查考生身份。

何似飛則帶著潘瓊去後山維持秩序。

幸好府學後山原本就有看守的大爺,何似飛和潘瓊又跑得快,迅速拉起繩子,組織大家依次有秩序進場。

潘瓊沒組織過這種大場面,但聽著何似飛的指揮,漸漸也能上手了。

安排百姓們從前到後挨個坐下,避免人擠人的情況出現。

前來觀看比賽的百姓們都坐在山坡上,坐得越靠後,位置便越高,不會被前面的人擋住。而蹴鞠場地海拔低,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個人都看到蹴鞠。

不過,因為進場人多,安排秩序的何似飛和潘瓊便只得提高了嗓門,才能確保大家都能聽得到。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書院也安排了教諭來維持秩序,把他們倆替換下來:“小夥子,你們還得蹴鞠呢,快去吧。”

何似飛和潘瓊連忙道謝。

兩個被曬的大汗淋漓、口渴難耐,卻又精神高漲的少年去往蹴鞠場,潘瓊忍不住道:“何兄,我以前總覺得你是那種可望不可及、不可褻瀆的那種很厲害的……當時你在貢院裏都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幹凈體面,沒想到你也會提高嗓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