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3頁)

而這次,背誦出現錯誤的蒙童人數更多,足足有五位。算上之前背誦《中庸》《論語》沒讓出列的,一共有八位。

何似飛放輕了呼吸,等待教諭的下一步指令。

果不其然,教諭點了何似飛這一列的最後一個學生,說:“從你開始,將你方才背誦過的四書中的片段重復一遍,並描述其大意。”

四書,便是方才考教過的那四本。

此學生大腦一片空白,只記得自己最後背誦完的《孟子》的片段,此前三本的片段皆不記得,就連大意也說的磕磕絆絆。

何似飛耳邊似乎響起高成安和陳雲尚此前對縣學招收蒙童風聲的評價——

“招收蒙童,那要如何評判並篩選學生?四書五經,只要學過的,大家基本上都能背誦了。只是看學習進度問題,可這說明不了什麽。”

那麽,教諭讓《大學》都沒背過的蒙童出列,而沒讓後面三本書沒背過的蒙童出列,似乎就有了解釋。

畢竟在場蒙童因為年紀不等,學習進度肯定有區別。

但《大學》是四書中的第一篇,按理說是學生啟蒙後學習聖人經典的第一篇文章,這個不會背誦的話,那就有大問題,因此,才會將那三位蒙童請出去。

而接下來讓每個人復述自己方才背過的片段,還要解釋其大意,這就是考核蒙童們的記憶力與學習進度了。

一時間,何似飛覺得縣學教諭們真不愧能當教諭,居然想出這法子來快速的篩選學生。

很快,就輪到何似飛。何似飛先將自己背過的《大學》片段重背一遍,隨後將其大意解釋出來,並未引經據典,只是簡單明了的描述。

然後,他跳過自己沒背出來的《中庸》,開始背《論語》《孟子》,他背誦流利,口齒清晰,不見絲毫緊張之態,最後一個字音落下,還收獲了台上教諭的一個贊許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