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頁)

他在最前面站定,目光在蒙童們臉上逡巡一圈,最後落在何似飛身後。

後面人似乎給教諭比了個什麽手勢,站定的教諭清了清嗓子,開口:“諸位皆是三縣蒙童,接下來,我叫到名字的蒙童先行出列。”

蒙童們的身體都緊繃起來,再也不見絲毫方才被曬蔫兒了的狀態。

“寧水縣孫佳理,出列,站在我左手邊。”

“清泉縣王羽川,出列,站在孫佳理後面。”

“寧水縣安……”

一共叫了五位蒙童出列,都是木滄縣之外其他兩縣的蒙童。

等五人站定後,教諭又道:“還有誰想要拜師余老,皆可出列,在他們五人身後依次站好。站定之時,說出自己名字。”

何似飛並未有絲毫遲疑,右跨一步,出列,站在第六順位。

屬於少年稚嫩的嗓音傳出:“木滄縣何似飛。”

走動過程中,何似飛余光不免會看到學堂後方的帷幕,卻見此帷幕拉的嚴嚴實實,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是何似飛的錯覺。

其他的蒙童們聽到教諭的話,此刻不免目光亂瞟,似乎想要看看其他人的選擇。教諭這會兒倒頗有人情味,道:“前來報名的蒙童,在余老弟子與縣學考核中只可擇其一,諸位還請快速做出決定。”

不一會兒,何似飛身後又多了三位蒙童,他們各自報出自己名字,方才在院子裏與何似飛交流的陸英和勤益則都站在原地。

“好,接下來,決定報名縣學的蒙童填補出列之人的空位,隨後按照此前順序,站成一列。”

所有人都站好後,教諭點了何似飛這列最前方的孫佳理,說:“古之欲明……”

孫佳理立刻會意,順著往下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1]

在孫佳理背了三句後,教諭道:“停。”

不等孫佳理面色蒼白的反應自己是不是哪裏背錯了,教諭便指了方才只為進縣學的木滄縣蒙童,道,“接著背。”

木滄縣蒙童一卡殼,居然完全忘了孫佳理背到何處。

教諭目光淡淡,點了此蒙童後面的一位繼續背誦。後面的蒙童們皆緊張到面色蒼白,再也不敢走神,專心聽著前面之人的背誦,生怕點到自己時忘了前面的人背到哪兒。

雖說這只是考背誦,而且大部分學生都將此書背得爛熟,但在這種場合下,還是有人會打磕絆,甚至背著背著就背串了。

當所有人都背過幾句後,教諭將方才沒接上來,亦或者背串了的蒙童點出來,讓他們走出學堂,在外面等候。

這三個蒙童目光呆滯,面色蒼白,心知自己進入縣學或者拜師無望,整個人仿佛泄氣了一般,腳步都有些虛浮。

教諭考評的這段出自《大學》,何似飛正巧剛背完沒多久,第一步總算是過關了。

可即便過關了,何似飛還是不免緊張,他這三日多來也不過只將《大學》和《論語》背過一遍,要是教諭讓大家一起背誦其他的,可能下一場被請出去的就是他了。

何似飛倒沒有後悔自己前幾日怎麽沒加班加點的挑燈夜讀,畢竟他沒有未蔔先知的能力,不知道此次考教的內容,更不知道考教的時間如此之趕。

這回要是考教不過……

何似飛垂了垂眼簾,他就在三月後高成安表哥回家時,一同帶著銀子回牧高鎮,找個肯收他的夫子跟著學習。等他考中秀才後,再來縣學念書,估計也不過兩三年的功夫。

不論如何,何似飛已經確定自己要走科舉入仕的道路。

他在得知縣學招收蒙童的消息後,已經拼盡全力去學習、背書,但時間還是太短了。不能拜師余老的話,他也會選擇走另一條大部分書生都會走的路。

果不其然,教諭讓大家背誦的第二個是《中庸》,而且還專程跳過了此書中流傳最廣、學生背誦最多的一些片段。

在場其他學生雖偶有磕絆,但皆可背出,只有在輪到何似飛時卡了殼。

在場二十三位蒙童背誦完畢,何似飛覺得自己可以走出學堂了。

他是真的沒背過這本,對比起在場的其他蒙童,讓他出列,何似飛心服口服。

就在他腳步微動,準備一步跨出的時候,台上的教諭開了口,卻不是點何似飛的名字,而是起了《論語》的頭,讓大家按照之前的次序,順著往下背。

同之前的評估方法一樣,每個人背誦幾句,但教諭若是不說停,此人便不能停下,因此,後面的人也不能提前準備自己該背誦的段落。

這個何似飛是背完了的,他沒打一個磕絆的背誦下來。但有兩位蒙童不知是出於緊張還是其他緣故,再次背串了。

同樣的,教諭還是沒有讓他們出列,只是考教了《孟子》。

這回何似飛運氣好,輪到他背誦的段落正好是上輩子默寫過的,他不出意外的流利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