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安樂公主

轟轟烈烈,至死方休。

“放心。”

武延秀深吸一口氣, 眸色微沉。

武崇訓笑了笑,手扶佩劍,與楊慎交一同快步離開。

武延秀慢慢放下手, 目送武崇訓的身影消失在長廊盡頭。

待武崇訓與楊慎交的身影徹底消失,他才收回視線, 向內院走去。

內院之中, 是安樂與長寧幾人在說話。

大抵是天幕的話的確讓這幾位郡主震驚不已, 連與安樂關系不大好的義安此時都在其中, 神色凝重與安樂陳述利弊。

“名聲?”

義安冷笑,“名聲不過是男人用來馴養女人的手段罷了!”

“古往今來,哪個賢良淑德的女子不是委曲求全一生, 才換來旁人的幾句稱贊。”

“我才不要這種稱贊。”

“我要痛痛快快地活!”

“裹兒,你若為些許名聲便放過那些人, 那才是落入了男人的陷阱。”

“你現在應該做的, 是將這些人斬草除根,讓他們再不能威脅到你!”

“斬草除根?”

安樂擡眸看義安, “阿姐說得輕松,若將所有人一並除去,只怕下一個死於刀鋒的人便是我。”

義安不滿,“難道你要給她們再次背叛你的機會?”

“不, 她們不會再有這個機會。”

安樂懶懶擡眉,“只是姑母是祖母最為寵愛的女兒, 而上官婉兒更是祖母的心腹,而今祖母仍在,我們不得不韜光養晦罷了。”

“婉兒。”

武皇垂眸淡淡看上官婉兒, “你是我最為心腹之人, 自幼跟隨我左右, 受我耳濡目染,當與那些凡夫俗子大不相同。”

上官婉兒呼吸微緊,擱下紙筆,俯身拜在武皇面前,“是婉兒淺薄,辜負了武皇的期待,錯將頑石當璞玉。”

她時常出入太平府上,更與李旦交情匪淺,自然是與李隆基打過交道的。

那是一個頗有才幹的少年,遠勝李家其他兒郎,更非只知奢靡享受的安樂所能比擬之人,所以她選擇李隆基而背叛韋後與安樂,實在再正常不過。

至於李隆基過河拆橋的薄涼行為,她則完全沒有想過。

——在她印象中,李隆基是一個銳意進取且寬和的少年,她想象不到他將她斬首祭旗的模樣。

“隆基不堪為帝,可裹兒難道便是天選之人嗎?”

上官婉兒抿了抿唇,慢慢擡起頭,“聖人,您不止有兩個兒子,您還有一個女兒!”

“您的目光,您的期望,不應該只放在三郎與四郎身上。”

“二娘機敏多謀,頗得您的真傳,您什麽時候能看一看二娘?”

【韋後與安樂公主死於兵變,慘烈退出皇位之爭,但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又笑到最後了嗎?】

【並沒有。】

【她們兩個人的結局不比韋後安樂好到哪去,一個被李隆基斬首祭旗,另一個被李隆基賜死,一代女相與權傾天下的公主,就這麽退出政治舞台。】

天幕之上,出現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身影。

衛士長劍出鞘,鮮血染紅旗幟,上官婉兒的頭顱骨碌碌滾落在地,隨後被一人揪著頭發拎起頭顱,扔到仍在抵抗的禁衛軍隊伍裏,“上官婉兒已死,還不束手就擒!”

景象再轉,太平公主狼狽從荒山走下來,在衛士們的押送下回到自己的府邸。

但府邸裏等待她的不是錦衣玉食與金奴玉婢的伺候,而是鴆酒白綾與匕首——李隆基要她死。

太平公主譏笑一聲,手指緩緩拂過三件能要她性命的東西。

片刻後,她取下白綾,摔在梁上,腳尖踢開矮幾,身體蕩悠悠掛著白綾上。

“太平公主——薨了。”

小宮人尖聲唱喏。

【我們縱觀這段歷史,就能發現女人在權力場上的舉步維艱。】

【不是每個人都有武皇的運氣,有非她不可的李治,且身體孱弱願意放權,讓她二聖臨朝,大權獨攬,為自己以後的臨朝稱制乃至改朝換代打下堅定的基礎。】

【而自己又為李治誕下四個兒子,哪怕死了兩個兒子,自己還有選擇的余地。】

【李顯不聽話?剛登基便想奪權?】

【沒關系,她大可廢了李顯再立李旦。】

【李旦與武家人的關系差?有血海深仇不死不休?】

【也沒關系,她可以廢了李旦再把李顯接回來。】

【天時地利人和,武皇成為華夏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綠江小說這麽寫都會被讀者噴離譜的程度,但在她身上卻無比契合。】

【但韋後安樂太平完全沒有武皇的條件。】

【六八零年左右,韋後因長得漂亮被武皇選中,嫁給李顯為太子妃。】

【四年後李顯登基,同年二月,剛當了五十五天的李顯被武皇廢為廬陵王,先後軟禁於均州與房州。】

天幕之上,一頂簡陋的馬車在禁衛的押送下行駛在荒涼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