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三年(第2/4頁)

想到這裏,林遠秋不免有些慶幸,慶幸爺爺能想到這些,不然等包著的竹片長了黴,到時可就有的頭痛了。

“爹,娘,這次的書簽我看還是跟先前一樣,多攢一些後,到時再一起拿去賣吧?”

若是可以,林三柱恨不得攢上一年的量再送到書肆去,反正現下家裏也不缺下本的銀錢,大可以一次性做筆大的。

吳氏和老林頭也是這般想的,否則沒掙多少銀兩就被人學了去,想想都不甘心。

林遠秋沒有參與意見,家裏賣了這麽久的繡品,該怎麽賣,爹和爺奶他們肯定比他懂的多。

回到房裏後,林遠秋並沒歇著,而是磨墨裁紙,準備起書簽的花樣來。

宣紙全都裁成了兩寸寬、五寸長的小紙片,算是與成品書簽一比一的大小。

這樣等做繡活時,就不用再去操心收放尺寸的問題,到時照著紙片上花樣的大小,直接繡就行。

林遠秋先畫的是山水圖,也沒往復雜了畫,只寥寥數筆,就把一小幅有山有水、有樹有花的山水圖勾勒了出來。

看似簡約,卻不簡單。

林遠秋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畢竟這可是準備大批量制作的繡品,若是花樣太過繁瑣,首先量做不上去不說,就是所花的精力和絲線上的用料,都會折算出高成本來。

成本高了,自然賣價就高,賣價高了買的人就少,如此,書簽積著賣不動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過,這次的書簽林遠秋是準備出幾款精品的。

反正周夫子除了教念書,平時也會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工筆。有了這個出處,自己就是畫些稍微難一點的圖案,想來家裏人也不會生出疑慮。

至於在精品書簽上畫些啥,林遠秋也早已經想好了,如整套的四季山水,整套的梅蘭竹菊,以及同一系列的仕女圖,這些應該都是不錯的。

不過這些整套的精品書簽,林遠秋準備讓家裏分批次給書肆供貨。

這樣打散了賣的好處就是,能增加書簽的銷量,想來那些喜歡收集或者喜歡湊齊全套的學子,買起書簽來,肯定不止一、兩張。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分批次的做法能避免被抄襲的可能,畢竟人家壓根不知道你有幾種花樣,以及花樣上都有哪些圖案,別人想照搬也搬不了啊。

……

小秀才已放年假回來的消息,很快整個小高山的村民都知道了。

於是,第二日一早,就有村民和族人拿了紅紙上門求春聯來了。

這是避免不了的村鄰之間的相處,林遠秋自然不會推辭。

老林頭最是積極,忙把堂屋裏的兩張飯桌並攏,而後快步喊來其他四哥孫子,讓他們裁紙的裁紙,磨墨的磨墨,很快就把寫春聯的攤子給擺了出來。

而林三柱,依舊做著讓村民和族人不討喜的事,比如:

“哎,我說林老啾,你也太狠了點吧,這麽一大卷紅紙抱過來,你這是想讓我家遠秋專給你一人寫到明日天亮去啊!”

“咱們還跟去年一樣,每家至多給寫六副,超過就不管了哈!”

眾人雖口裏應著,心裏卻有些不服氣,今年跟去年能一樣嗎,去年遠秋只是考過了縣試,可今年已是秀才了啊。

在村民們看來,能考上秀才的人一準是帶著福氣的,他們還準備多寫上幾張春條呢,到時往豬圈、雞棚上都貼上一張,明年肯定雞肥豬壯,真是想想都開心。

所以每家只規定寫上六副,怎麽夠啊!

於是就有腦袋瓜機靈的村人,立馬去找那些已經買了春聯的人家,然後把紅紙一遞,讓他們幫著去秀才家再討幾副春聯來。

一時間,那些已買了對聯的人家成了村民們眼裏的香餑餑。

一直忙到臘月二十七,寫春聯的事才告一段落。

林遠楓和林遠松各自甩了甩胳膊,心中暗自松了口氣,一連磨了六天的墨,他們胳膊可不是一般的酸呢。

林遠秋倒沒什麽感覺,畢竟寫字的事他基本每天在做,區別只在寫得字大字小而已。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今年過年的饅頭是秦荷花幫著做的,等出鍋時,全是白胖胖個頭,看得吳氏笑眯了眼,直誇二孫媳婦是個能幹的。

年三十的晚飯自然不能馬虎。

這不,才吃過早點,妯娌三人就開始在灶房裏忙活起來了,除了周氏幾人,高翠和秦荷花也卷起衣袖在邊上幫忙,兩人幫著擇菜燒火。

堂屋裏,也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吳氏把面粉揉團搓長,然後切成一個個拇指大小的面劑子。而林大柱和林二柱則在一旁動作飛快的擀著面皮。

說是動作飛快,還真一點都沒誇張,只見兩人一手捏住按扁的劑子,另一只手來回滾動擀面杖,邊擀還邊轉動著面片,很快一張水餃皮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