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樹猶如此(告別章)

蓬萊宮。

崔朝站在九重階下,等嚴公公進去回稟。

雖是皇帝召見他,但臣子見駕的規矩,依舊要候著宦官通傳,殿內帝王允準方得入內。

他立在階下,想起上次單獨見駕,還是在高宗太廟。

那次也並非聖神皇帝召見,而是不期然而遇。

崔朝正在想著,就見嚴公公從殿內退出來,然後示意他入內見駕。

殿內燃著的香料,帶著柑橙的香氣。

這種香氣他很熟悉,家中冬日常用的,也是這種香。染人衣袖,經久不退。

而之前帝王宮中彌漫的薄荷膏的味道,則再也沒有出現過。他想起聽姜握說過,陛下不願觸香傷情,哪怕夏日也不用薄荷香,而是換成了艾葉松香。

氣息,總是能勾動人的回憶。

而崔朝之所以在禦前,還有功夫回憶這些舊事,正因皇帝並未開口,而是執朱筆在寫一道敕令。

皇帝既然不開口,崔朝行過臣子禮後,也就安安靜靜站在一旁候著。

直到皇帝落下筆,將手裏的紙頁交給桌旁候著的嚴承財。又由嚴承財轉交到崔朝手裏。

崔朝接過來——是一張許可令。

許他飛表奏事。

從前,皇帝與姜握之間是用過飛表奏事的。這回,皇帝將此權轉交給他,自是擔心接下來姜握或是沒有心力,或是不願報憂喪,她這裏沒法及時收到消息。

皇帝直接給崔朝劃定了最低頻率。

“至少兩日一封飛表奏事。”

“若有急事,立奏。”

皇帝說一句,崔朝恭敬應一句。

就在他要告退前,皇帝還再次叫住他囑咐了一句:“事無巨細,皆入奏報。”

*

只是在啟程後,皇帝這道聖諭就讓崔朝有些為難。

倒不是崔朝沒時間寫信,而是他有很多時間,但不知道寫什麽——

此番歸於長安的路上,姜握自然盡可能多的陪在師父身邊。

於是崔朝坐在馬車裏,面對空白的奏報紙,實在很難寫出什麽有實質性的令皇帝安心的內容。

最後,除了按照皇帝的吩咐,將行路至何,停歇長短,一日三餐等事都寫上後,他實在無甚可寫,只好又加了幾句請陛下放心的官話,湊足了一頁紙。

而他也很快收到了皇帝的回信,打開來,就是“用心”二字。

從朱筆的淩厲筆鋒中,崔朝察覺到了皇帝的不滿。

但,他也沒什麽辦法。

他不會去打擾這一路上,姜握與李淳風師徒相處的時光。

而崔朝也知道,雖然陛下的朱筆淋漓,對他的奏事表達了不滿,但也只是一種憂心情緒的抒發。

不過,很快,崔朝就有了很多奏事可寫——

因惦記著陶姑姑的病,這一路趕的頗急,不多日就到了長安。

**

太極宮。

宮正司。

姜握站在宮正司正堂,那面熟悉的,鏡框邊緣鏤刻花草的等身銅鏡前。

等身大小的銅鏡,在掖庭也是貴重之物。

各局各司也只有正堂放著一面。方便要出門辦差的女官整理儀表。

姜握想起,她第一回 出宮正司的門去辦差……是劉司正站在這面銅鏡前,幫她整理的衣裳。

那一年劉司正三十歲,如今,她已然過世三年。除了劉司正,還有當年與她同為宮正司典正的於寧,也已不在了。

說起來,她頭一回聽聞‘崔郎’之名,還是從前年節下,跟武姐姐、劉司正、於寧四個人一起趕圍棋兒玩。

閑談笑語猶在耳畔——

“你可知,晉王府上新添了一位東閣祭酒?”

銅鏡映著宮正司數十年未改的庭院。

原來……她一直覺得同路者甚多,會害怕一路上的告別。

可其實,她已經走的太快太遠。

許多人,已經告別過了。

*

“大司徒。”

給姜握行禮的,是長安尚藥局的女醫。

兩京的署衙,官職是同等設置。只是如今聖駕常居神都洛陽,留在長安的朝臣,自然比在神都的略遜一等。

這位女醫見到她很是緊張小心。

當然,不光是因為久在長安,不見聖駕和宰相的緣故,更是因為她要回稟的是不好的消息。

“……衛國夫人這幾日,醒的越來越少了。”

姜握邊聽著女醫的回稟,邊往裏走。在陶姑姑的門前略頓了頓,這才走入門內。

屋內很暖,藥香濃郁。

陶枳正好醒著,見了她眼睛登時就亮了許多。

姜握走過去,就坐在病榻之上。

陶枳忍不住擡手輕輕撫挲著她的面容,姜握覺得出姑姑的手在她鬢邊那一縷銀白上停頓了一瞬。

但姑姑並沒有提及此事,反而絮絮問了她些家常話,尤其是曜初的女兒。

“我聽晉陽公主說了,小郡主名‘赪’,小名是陛下起的,叫阿鯉。”陶姑姑笑道:“是不是很像安定公主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