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武承嗣狀告大司徒

這一年六月,盛夏連雨,土地氤潤。

上陽宮醫學院內的藥草生長的很好。

當年建上陽宮學之時,奇花異草全都由辛相挪走,變成了辦學經費。故而去歲學校成立之初,各殿各宮多有空地。

然而這一年下來,各學院已然都種了與本學院特質相宜的花木,俱擢穎挺挺,盛夏則榮。

如農學院多種果樹、醫學院多栽常見藥草,文學院則是各學生眾籌,原本的奇花異草無了,就從各家府上薅羊毛,挪來些賞心悅目的花草,以便吟詩作對……

*

這一日,黃芪沒有穿碧色官服,而是換了一身素色常服,與其余神色哀淒的同學們一起,走入醫學院。

她也看到不只有醫學院的同學,還有許多旁的學院的學子,以及女校的學生,今日都來到了醫學院。

路過庭院,夏日草木敷榮,藥香滿園。

醫學院自有專門的藥圃,但庭院中也蔓種了些好養活的常見草藥,譬如黃連、春生苗等。旁的學院學生有時候來采兩株也無妨,黃芪她們還會細心告知人如何用這些藥草。

六月裏,正是這些草藥繁茂之時。

院中無風,草木亦寂靜如默哀。

*

黃芪走到醫學院的大堂內,看到這一年來看的無比熟稔的畫像——開學的那一日,她一進門就見到墻上掛著一張榮譽院長的畫像,親切的老者,正是孫神醫的面容。

而外面的名人廊上,則掛著歷代名醫先人的畫像:扁鵲,華佗,張仲景……

然今日,孫神醫的畫像,要挪至先人中去了。

黃芪在人群中站定。

這日醫學院大堂站了許多人,卻很是安靜,只有大司徒的聲音——醫學院院長晉陽公主尚在華原料理孫神醫的喪儀未歸,故而今日是由大司徒主持挪動畫像之儀。

“……扶危拯弱,方藥絕倫。巍巍堂堂,名魁大醫。醫門之聖,百代之師……”

這是聖神皇帝寫給孫神醫的悼文。

大司徒念悼文的時候,大堂內尚且能保持一片肅靜。

然而在醫學院的幾位老師攀著梯子,小心翼翼把孫神醫畫像從銀鉤上取下來的那一刻,輕輕的‘哢噠’之聲,是畫像上的銀鈕離開掛鉤的聲音。

不知是從哪裏傳來第一聲不可自抑的哭泣聲,很快,堂中響起了一片哀哭之聲。

如同夏日烏雲從天邊滾滾而來,倏爾落雨。

姜握沒有於人前落淚。

在孫思邈的畫像被安置在長廊上後,原本畫像空出來的墻上,換上了兩幅字。

所有的學生都擡頭去看。

姜握亦然。

這還是很早以前,孫神醫送給她的筆墨,姜握一直留存至今。

其實上陽宮醫學院成立的時候,她也請過孫神醫墨寶欲懸於學內。孫神醫也寫了幾幅字,只是隨信寄給她的時候頗為遺憾,道已然年老筆弱,寫的並不好。

於是今日,姜握自己留下了孫神醫不甚滿意的字卷,並將從前悉心保存的孫神醫精神矍鑠時的筆墨取出,懸於醫學院大堂——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大醫精誠。”*

*

挪畫懸字後,姜握也與在場的師生說起了他們極為關心的,孫神醫身後事。

以孫神醫一世在醫道上的貢獻,朝廷自該於當地修祠以記。

只是在官方為孫神醫修祠堂之前,早有當地百姓為他修了祠堂,且不只一處。

早在先帝年間,孫神醫離開京城歸鄉養老之時,就推辭了任何的爵位、金賞。

直到先帝將恩賞改為免孫神醫之故鄉華原之地三年稅賦,孫思邈才謝過此聖恩,離京而去。

而今歲,孫神醫仙逝,華原百姓便自發修了多處藥王祠。

更將孫神醫最後隱居之處的山改稱為“藥王山”。

說來,按照律法,民間是不能輕易修祠的。

律法明定:“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按照‘諸在官長吏實無政跡輒立碑者,徒(流放)一年’來受處。”[1]

這條律法,禁止的是有些官員‘沽名釣譽’,明明實在政績沒有多少,為了官名倒是反過來勒掯百姓出銀錢給他修生祠。

有這樣的一條流放律法,民間碑祠其實頗為難得。

可孫思邈的祠堂,自是民心浩蕩,毫無異議。

除了百姓自發修建的幾處祠堂外,聖神皇帝點了隨晉陽公主去華原的親衛,也持帝王手令至當地衙署,以朝廷之名為孫神醫立祠。

而孫神醫最後曾留有遺言:他畢生所有的醫書、無論是自己撰寫的,還是多年收藏,全都捐給上陽宮醫學院。

姜握已經在醫學院選了幾間單獨的房舍,來做醫學著作陳列室。

*

離開醫學院大堂往外走的時候,姜握在庭院中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