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第二步:叛亂定(第3/4頁)

文成搖搖頭,把這個晦氣的想法趕出了腦子。

*

越王李貞處的戰事,就已經夠令人無語的了。

然而瑯琊王李沖,比起自己的父親,也不逞多讓——

他在當地自然也是打著太宗和高宗的旗號,聚攏了數千人,起初還攻陷了幾個縣城。

而吳英就是這時候上岸的。

她手裏有天後的詔令,便帶著兵去增援瑯琊王正在攻打的縣城——武水縣。

說來,這麽多州縣裏,李沖非要攻打這個縣城,自然也是因為裏面帶了個‘武’字,攻下來比較提氣。

一地縣城,守軍不足千人,只怕難以久禦大軍。

故而吳英得知戰況後,是急行軍去支援武水縣的。

然而到了縣城外,就有幸旁觀了瑯琊王之軍攻打縣城的全過程,多年後,吳英想起來,依舊是‘嘆為觀止’——

叛軍自無火藥等破城利器。

瑯琊王的軍隊想出的破城之法,是用木車拉著枯草,放火燒城門,乘火勢大漲而攻破縣城。[1]

結果……

吳英就見,南風起的時候,瑯琊王的軍伍一直在折騰著點火,然而,大約是枯草選的不夠好,火,沒有點起來。

等瑯琊王的軍隊終於點起了火,結果風向變了,變成北風了。別說用車燒城門了,這一車車的火,直接燒到了不少瑯琊王自己的士兵。

武水縣的守衛見此,倒是趁機出城來打瑯琊王。

瑯琊王率兵後退,直接退到了吳英臉前。

吳英:……

謝謝大自然的饋贈。

她就這麽收割了一波戰功。唯一可惜的事跟文成一樣,瑯琊王李沖在戰亂中自行了斷了。

而王孝傑和郭元振簡直是哭死:他們率三萬精兵分兩路包抄趕到的時候,都打完了!他們這一趟來的,收獲還不如中路大總管李文成。

這都是什麽事兒啊!

但兩位將軍再懊惱無語,也得把戰報一五一十寫明,傳回京城。

*

那一日,整個朝堂又震驚又沉默。

姜沃的心聲便是——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

看不上李培根是我不對。原來,他真的已經很優秀了,起碼在史冊上,他是真的拿下了揚州,幾乎占據了江南西道。

姜沃再次感慨,遺傳真的是玄妙之事。

她原覺得李培根不如李勣大將軍遠矣,實在替英國公惋惜。

可現在……

看看李貞,她又替大將軍心平氣和了。

越王、瑯琊王可是貨真價實的太宗皇帝的親生兒子/孫子,身上流著貨真價實的二鳳皇帝的血脈!怎麽就打出這樣的一仗來。

可見這家天下真的太依賴運氣了。假如太宗皇帝沒有三個嫡子,或者只有幾個跟類似於李貞,或是從前敢於在二鳳皇帝活著就造反的李祐一般的子嗣……

那真是,李唐都不用傳到現在,估計早無了。

故而已經不理塵世的李淳風,也難得破防了:這兩個顯眼包真是把太宗的臉都丟盡了!

除了李淳風外,辛相也大大破防了。

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每一天都是在真金白銀地燒錢啊。

讓一個守財奴花錢還不是最心痛的,最心痛的是讓守財奴知道,他破了一筆完全不必要的財,還是大財。

辛相當場心痛到西子捧心搖搖欲墜,姜沃也當場取出保心丹來,請辛相吃下去。

*

說來,朝臣們的震驚也罷了。

最傻眼的是宗親們:這兩王是怎麽回事。

需知,在宗親眼裏,他們可是占據‘大義’的一方啊!原該振臂一呼打出一種‘正義戰勝邪惡’的士氣。

結果……越王和瑯琊王,愣是替天後打出了一種‘天與不受,反受其咎’的場景。

怎麽就這麽拉胯!

沒有什麽比事實,血淋淋的事實,更能讓人看清,權力的歸屬。

**

而在這一日大朝會上,天後為叛亂事召群臣勛貴道——

“先帝聖躬不安二十年間,朕憂天下至矣!諸公卿富貴,皆朕與之;天下安樂,朕長養之。”*

“如今叛亂已平。”

“自此,諸臣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

朝堂之上,宗親勛貴、文武百官俯拜:“唯陛下使!”

不過,所有人心裏都清楚——這件事絕對沒有完。從來涉及謀反,必牽連甚廣!

天後既有此勝,又有此怒,接下來必會清查朝堂。

又是一場帶著血的權力洗牌。

**

而這一日朝堂之後,裴行儉終於攔住了姜沃。

“姜相,我有些話想請教姜相。”

姜沃頷首:“其實,我一直在等守約尋我。”

(今天的作者有話說,附贈一千多字的小劇場~習慣屏蔽作話的家人們可以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