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九州之遊

這一日,隨行宮人跟著天後與姜相走完了整個九州湖。

洛陽紫微宮,原就比長安城的兩宮更大,號稱窮極壯麗,以至於太宗皇帝當年攻下洛陽城,初見紫微宮,便覺此宮奢靡壯麗太過,還焚燒了兩道宮門表示了下‘吸取隋窮奢極欲以亡國’的教訓。

可見紫微宮之宏侈。

而此湖既然以九州為名,自是紫微宮中最大的一片水景,居地約有十頃。

“嚴公公若是累了,就不必再跟著了。”

嚴承財聽到這一句,覺得甚為熟悉。忽然想起當年,大明宮方重修之時,他也是隨著兩人去看過龍首原上的‘建築工地’,也是,因體力不支很丟臉的被半路放下了。

只是那時候,跟隨的還是武婕妤與太史令。

時日過去良久,世事變更。

但不變的是嚴承財的感慨:您兩位也太能走了啊!真不累啊?!

不過多年跟在天後身邊,嚴承財已經進化了,自覺不再是當年傻乎乎的他了——當年他被皇帝送去感業寺照應的時候,對著媚娘還是習慣性的稱呼武才人,直到人家皇帝身邊的宦官程望山過來,一口一個‘貴人’,嚴承財才發現,自己是個傻子。

於是嚴公公也沒有像多年前一樣,天後和姜相讓他停下來歇著,就真找了個墩子坐下來了。

這回他趨步上前道:“前面就是琉璃亭了,裏頭已經備下了茶點,天後與姜相要不要歇歇?便是不累,手爐裏的炭也該換了。”

見天後頷首,嚴承財就在內心表揚自己:不愧是我,進步真大。

兩人坐在亭中。

九州湖這麽大,隋煬帝卻只把琉璃亭修在此處,自然是此地正對一片最明麗雅致的湖景。

時值初冬,奇珍花木並不多,倒是湖邊有竹叢掩映水中,與初冬的露冷風清相趁,顯得異常幽靜,尤其是——岸邊還有數只白鶴在優雅踱步。

宮中豢養何鳥禽,都是根據上位者的喜好來的。

於是這些年,兩京的皇城中都多養仙鶴。天後還曾經為此格外吩咐過照管園林的宮人,到了深秋,要把殘荷的荷梗都清理幹凈。

因天後曾聽說,有白鶴落入池中時,曾不慎被風幹且鋒利的殘荷梗紮穿過翅膀。

為此,宮中這些年一過秋日,殘荷就都清理了,不再作為一種‘殘荷別景’的景觀而保留。

起初,有自作聰明的宮人,以為天後是喜歡看白鶴振翅騰飛之象——畢竟白鶴起舞是一種長壽延年的吉兆。而且比白鶴只安靜站在原地,肯定是飛起來要更加有趣可看。於是就有宮人在天後路過或是賞景時,用石子、彈弓來驚嚇白鶴,令其飛舞。

天後不喜反怒後,就再沒人敢行此事了。

於是這些鶴就自自在在於水景旁溜溜達達,飛不飛全看心情。

媚娘此時望著此景道:“你不在京中的三年,有時事多煩亂,我就到湖邊去看一看鶴,也覺得心靜些。”

兩人正說著話,卻見一只看起來體型還未長全的小鶴,慢慢溜達著蹭了過來。

甚至走上了琉璃亭。

姜沃笑道:“可見這些鶴在宮中活的自在,都不怕人。”一般野生的鶴,都要跟人保持百米以上的距離才安心。

小鶴慢慢走到近前。

媚娘取了一塊秋梨擱在石桌上——除了吃魚蝦等物,鶴倒是也會吃些果子草籽等物。

小鶴圍著桌子轉了一圈,這才叨了這塊梨。

兩人邊間歇性拿果子喂小仙鶴,邊繼續方才的軍權話題。

說過京中禁軍,自然要說起邊境守軍——

其實封疆大吏們反的可能性反而比較低:他們並非朝堂上攪弄風雲的權臣,比如對常年駐守北庭的寧都護(寧拂英之祖父)來說,只要京中的帝王信任他,不斷了軍需軍餉,其實帝位更叠對他影響並不大。

倒是他一旦起兵造反,手下聽不聽從是一回事,首先京中軍餉一斷,就要抓瞎。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故:他們都有子孫在長安城裏。

“且還有文成呢。”她們亦有會支持她們的封疆大吏。

媚娘喂過小仙鶴,也用銀簽叉了一塊專貢宮闈的紫皮梨給姜沃:“你剛從長安趕回洛陽,一路上風餐露宿,必然也沒什麽鮮果吃。”

姜沃:其實驛站裏準備的宰相餐標挺好的。

但她還是接了過來。

邊吃邊聽媚娘道:“應當不會有封疆大吏糊塗到做這出頭鳥。”

但聽媚娘這麽說,姜沃不由就想起,如今也能算是半個封疆大吏的李敬業,李培根。

其實這也是她一直讓李培根留在遼東的緣故——史冊之上,李敬業是在江南之地做刺史。姜沃代天巡牧第一站就是江南西道,如何不知,因處中原腹地不需防備四夷,江南兩道是沒有什麽常備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