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攝政時代起

鹹亨二年正月十六。

這一日的大朝會直至臨近正午才散朝。

而正式散朝前,含元殿內的那口高大的金紋銅鐘,被早就守在一旁的宦官大力敲響。

鐘聲雄渾洪長,響徹殿宇。

滿殿著紫朱青碧不同色官袍的朝臣,不約而同被這意外的鐘聲震了一下——

這座銅鐘,原先可只有上朝時才會敲響!

丹陛之上,已然起身欲行的天後,聞此鐘聲駐足而聽。

鐘聲落下後,她神色與聲音一如既往的沉定道:“自此後,凡大朝會,皆以鐘聲為始,亦為終。”

一息寂靜後,回過神來的群臣,在宰相們的帶領下,山呼應是。

而在這群臣山呼而拜之際,媚娘的目光卻也未再落在朝臣上,她的目光從開著的殿門處望出去。

雖然目不能及,然媚娘眼前,依舊浮現出太極宮的承天門城樓。

她初為皇後時,曾有一日與姜沃一並出宮去大慈恩寺祈福。

回到宮裏時,已然是黃昏時分。

兩人一齊登承天樓。

此樓掌晨鐘暮鼓,正是這京城中白日的起始和終結。

那一日,媚娘取過沉重的鼓槌,親手敲響了第一聲暮鼓。

之後遞給姜沃,她敲響了第二聲。

至今媚娘還記得,那日巨鼓嗡鳴之聲,震得整個人似乎在發麻。而後,兩人站在最高的承天樓上,見城門隨鼓聲次第關閉,整座長安城漸次安靜了下來。

媚娘自殿外收回了目光。

當日鼓,今日鐘。

她們走了這樣久這樣遠的路。

只可惜……

只可惜今日人未在。

*

帝後離開含元殿後,群臣依舊久久肅立未動——太子沒走誰敢走?

太子殿下依舊坐在原處未動。皇太子服制中特有的玉簪遠遊冠下,他的神色有些茫然,以至於面容都有些不真切似的模糊。

半晌後,太子依舊未起身。

殿內群臣,尤其是站在後排的,今日之事純純是‘看熱鬧不看門道’的朝臣,有些已經不免開始探頭探腦想看看前面是怎麽了,怎麽今天不退朝下班了呢?

再僵持下去就不好了。

方才自帝後離殿,宰相們也都已經自座上起身恭送。此時王神玉就邁出半步,姿儀風雅,聲音也依舊從容不迫道:“臣恭送太子殿下。”

太子起身離殿。

百官這才如常自宰相起開始退朝。

如今英國公仙逝,是自老中書令杜正倫開始退朝的。

這位與英國公年紀相仿,也已然是年邁老者,這兩年屢有致仕之意。此次天後攝政詔他也是提前知道的,也未發一言——

他如何會出言反駁,許多年前,在姜沃剛到吏部當侍郎時,杜正倫就是第一個當朝提出‘勘察戶籍’‘抑世家隱戶’的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因此事被皇帝升為中書令。

一做這些年。

方才聽到鐘聲響起,年邁的中書令忽然有一點平靜的釋然,自己應當終於可以致仕了。

宰相們一一離開含元殿後,其余肅立的朝臣才敢動。

許多人一動才發現,這一日因站了太久,腿腳已經麻了。

不過也不只腿腳麻了。

畢竟除了極少數的人提前有思想準備‘天後攝政’之事的臣子,對其余朝臣來說,這都屬於是晴天一個雷炸響,被驚的從內到外都是麻的。

從明日起,就是不一樣的朝堂了。

**

太子從側門離開含元殿後,在殿外停了良久。

今日之事,令他都不知自己是如何下朝的,他甚至不知該不該回到東宮去。那裏會有人等著求他諫他嗎?

太子到底先來到了紫宸宮,欲求見父皇。

紫宸殿後殿,皇帝下朝後,便見曜初已經在後殿等著他了,見他進門才松口氣道:“再晚一會兒,父皇今日喝藥的時辰就要誤了。”

皇帝剛坐下來喝藥,程望山便進來回稟太子求見。

皇帝搖搖頭:“先不見了。”

就先不見了吧,免得弘兒又要給那些人求情。媚娘的‘天後攝政事條’他也知道些,一定有東宮屬臣要倒黴。

既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燒一燒也好。

而且之前他們顧忌太多,又考慮東宮的穩固,又要慮著弘兒心性多思,縛手縛腳的。此番也算是不破不立,希望弘兒經過這一回,能夠幡然清醒。

這太子之位他自幼有之,便覺天經地義,甚至是想當然,覺得自己是東宮,便該如禮法中一般,所有臣子也天經地義對他‘忠誠不逾’。

然而見程望山出去回絕太子,皇帝到底不忍,不由擡眼望向女兒。

還未說話,就見曜初道:“父皇,我去勸勸兄長好不好?”

皇帝欣慰頷首。

紫宸殿的院中,遍種梧桐,傳聞中鳳凰非梧桐不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