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稷下學宮詩會

齊州。

南臨泰山,北瀕黃河。

文化亦源遠流長。

詩會就選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舊址來辦。

稷下學宮,始建於齊桓公,是古往今來第一座官方高等學府。其興盛之時,包羅萬象,諸子百家學者皆在其中,無數璀璨思想紛然碰撞,彼此吸收,產生了無數千載流傳的思想與論著。

荀子便曾三進三出稷下學宮擔任學宮之長的祭酒之職。

姜沃選在此處辦詩會,也是虔敬先賢之意。

她也早知,稷下學宮的舊址,此時是一片隸屬齊州官衙的梅苑,其內種著十數品上千株梅樹,正是辦冬日宴的好去處。

信息來源——王勃之父,齊州刺史王福疇。

他也有點懵:聖人下詔要天下諸州舉送才子俊彥入京,於是他三個月前剛把幼子王勃推送到長安去。結果現在兒子又回來啦?姜相還就選在齊州稷下學宮舊址辦詩會。

王刺史忽然覺得送了個寂寞。

感慨過後,王刺史精神抖擻起來安排此番詩會!需知這可是宰相牽頭,帝後皆至的詩會,必是要記入《齊州地方志》流傳於後世的,自然,也是要計入他王刺史為官功績中的。

刺史三年入京一考功,他可得把這次詩會籌辦好了,否則明年入長安,怎麽敢再見負責考功的姜相?

*

凡詩會,除了揮毫作詩文的學子,自然還要有專門品評詩文的裁判,壓場的貴客。

對姜沃來說,既然是她第一回 辦的詩會,且是她心中的‘全圖鑒’盛事,她索性把名刺並請帖遞到了每一位宰輔並六部尚書處。

說來姜沃這回詩會辦的也巧,正好是趕路途中,諸位重臣也無旁事。

既然姜相出面辦詩會,他們自也不會拂了面子。

除了英國公依舊要坐鎮東宮,實不能至(但把孫子托付了過來)外,其余幾位宰輔和尚書,都令仆從送回信道當日必至。

*

而姜沃所請的貴客,並不只是朝堂宰輔。

她挨個親筆寫就請帖,特意邀請之前曾附議‘皇後率命婦祭祀地祇’的幾位公主和王妃,至此詩會與朝臣們一並評點詩文。

姜沃很快也收到了回應:諸位宗親貴女皆欣然應邀。

自然,此消息一傳出去,免不了又有朝臣要犯嘀咕:再沒聽說宰輔們與公主王妃們一處點評詩文的。

不過他們很快想起——這詩會就是一位女相辦的。

而且,馬上宰輔們都要與皇後公主等內外命婦一同在泰山行祭祀大禮了,那麽,一起列席詩會點評詩文,似乎也不算啥了……

當然,某些朝臣們有意見也白搭。畢竟姜相的詩會,根本也沒請他們。官位實不夠列席此番詩會。

*

詩會當日。

晨起,天光明,卻有紛然細雪。

姜沃坐在窗旁榻上,伸手出去接了一點雪花在掌心:“好雪。”

她已然提前去梅苑看過了,正堂宴席之處,是大片的紅梅吐艷燦若披霞。有此細雪,才正是佳境!

不知今日又有多少白雪紅梅佳作誕世。

姜沃尤其期待王勃,或許在《滕王閣序》之前,會先有一篇《稷下學宮序》也說不定。

“這件大氅如何?”

姜沃回頭,見崔朝手裏拿了一件銀白緞面的鶴氅。

鶴氅,又名神仙道士衣。

“好。”姜沃接過來。

這件大氅單看是有些素凈,然姜沃內裏的官袍是極濃烈的紫色,腰間又是金帶玉玨。這件銀緞雪面鶴氅便正好相稱。

她披上鶴氅振衣而起。

作為東道主,今日她要早些到。

而被選中參與此番詩會的數十位各州才子、國子監學子,都是今日天不亮,就已經到梅苑內集合,由王刺史統一安排。

**

梅苑正門處。

許敬宗剛下馬車,便迎面遇上了也同樣下馬車的長樂公主。

他連忙退後幾步見禮。

長樂公主姿態雍容大方,並不閃避,只客氣還禮道:“許侍中不必多禮。”

大唐一向禮遇宰相。先帝年間,還就宰相們‘只與太子行禮,而不與其他親王行禮’之事在朝堂上討論過一回。

最終在魏征魏相的堅持下,宰相依舊是見王不行大禮。見公主亦然。

還是許敬宗為人圓滑,知長樂公主是聖人同胞長姐,與別個公主不同,所以格外禮讓又請公主先行。

長樂公主也就帶著隨身女官和侍女先入內。

許敬宗候了片刻才舉步入內。

*

因有這一番相遇,許敬宗也就不免想起這回詩會‘既是女相提辦’又有‘公主王妃’等貴女與宰輔們一並列席之事。

然後許敬宗忍不住憋悶地嘆口氣:這詩會與前兩個月皇後提出的‘率命婦封禪泰山之禮’,不是差不多的情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