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不忿的上官儀(第2/3頁)

北門學士,官方稱呼是‘昭文館學士’。

裏頭的學士,也根本不是什麽朝廷重臣,原先只是一些從五品,甚至六品的弘文館官員。

皇後最開始設此‘昭文館’,詔令之上也只說是為編纂書籍。之後兩三個月,昭文館內確實出了幾本書,比如《臣軌》、《百僚新誡》。

文如其名,是論述何為忠臣能臣,令百僚借鑒警醒的。

之前皇後親手寫就一篇《外戚誡》,用來約束自家親戚,朝臣們還是交口稱贊的。但等到皇後開始令人修書訓誡百官,就有朝臣覺得不舒服起來了。

更令某些朝臣更難受的,還在後面——

因北門學士出入禁中更便捷,且又皆擅書寫文章,皇後竟然漸漸開始令他們草擬詔誥。

以至於現在,帝後之聖意,若要擬詔,不一定非要經過中書省。

上官儀的不滿不忿就來自於此:他深覺自己的職權被人搶了!

北門學士是什麽來歷?不過是些職位低末的小官,竟然因被皇後點中,就能做擬詔這等要事?

那置三省於何地?

*

上官儀也曾將對此事的不忿,上稟兩位上峰。

然而兩位中書令裏,杜正倫對此事不置一詞,上官儀提了兩回,杜中書令都毫無反應。

而另一位新中書令的反應,則更令上官儀憋悶——

龍朔二年底,王老中書令因年近八十,以年老致仕,新任中書令乃原吏部尚書王神玉。

王神玉做了上官儀的頂頭上司後,簡直給上官儀整的沒脾氣了:這位是什麽消極怠工的祖宗喲!

上官儀去向王神玉匯報‘北門學士’逾越職守之事,就見王中書令套著麻衣在修剪花卉。

聽他說完後,三言兩語就把他給打發了,雖然言辭很風雅,但話中之意卻很明顯:管好你自己,若是閑了就去多整點文書。

上官儀:……

他怎麽攤上這樣的上峰!

*

“唉,我怎麽攤上這樣的下屬?”

上官儀對王神玉很不滿,殊不知王神玉對上官儀也煩的很。

每回大雨後,王神玉都會回到吏部來,替姜沃看一看那株山茶花有無被雨水沖壞。

這回雨後,他照舊過來吏部。

此時王神玉邊細察花木,邊與姜沃說起上官儀來:“他身兼中書省與東宮兩處要職,不說管好自己謹言慎行,倒是成天想把頭伸到北門去,看看昭文館學士有無擬詔。”

“與他什麽相幹!”

王神玉手上對花葉很溫柔,口中語氣卻有些冷:“說到底詔令皆出自聖意,無論是中書省擬詔,還是北門學士擬詔,都是‘代聖人擬詔’。”

許多朝臣大權在手久了,總忘了權力來自於他身下的官位,而不是他自己這個人。

王神玉轉頭對姜沃道:“若是你來中書省,與我做中書侍郎就好了。”還是從前數年,吏部同僚們搭班子舒服啊!

姜沃還未答話,王神玉就自己搖頭道:“唉,可惜你已然是吏部尚書,如何能降級來給我做侍郎。”

姜沃有時不免感慨,時光飛逝——

永徽五年,她入吏部。年月輪轉,至今,她已經在吏部待了九年。

九年侍郎後,於今歲正月,姜沃正式受制封,成為正三品吏部尚書。

王神玉替她收拾過花木,然後努力跟她商量道:“就算看在這株山茶花的份上——我拿上官儀跟你換裴守約好不好?”

姜沃: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王中書令失望而去。

*

王神玉離開後,裴行儉正好過來。

姜沃一見他,就說起王神玉想挖他去中書省之事。

裴行儉與她已經太過熟稔,聞言嘆口氣:“姜尚書若繼續‘不務正業’,只把吏部事交給我,我還真想去中書省了。”

姜沃微微有些心虛,避開裴行儉的目光去盯山茶樹:“這怎麽能是不務正業呢?這是多給同僚及下面年輕人鍛煉的機會啊,你忙不過來就交給裴炎他們去做。”

“何況,城建署的事兒,是因在緊要關頭,近來我才多去了幾次。”

裴行儉無奈。

而裴行儉說起的‘吏部尚書不務正業’,正是指歲姜沃自去歲兌換到《神奇的建築材料——水泥與混凝土》後,向皇帝申請建設了一個‘城建署’之事。

這一年裏,姜沃難免挪了很多精神,去搞基建產業——這個年代沒有化學家,最接近化學家的,其實是道士、煉丹師和大夫。

許多有用的化學物質,其實是可以從藥鋪買到的。比如降低熔制難點,需要加入的氧化鉛,在此時叫做鉛黃,屬於煉丹常用藥物,大夫基本都認識。

因此姜沃的城建署內官員胥吏,基本上都是從太醫署和尚藥局抽調的,甚至還從孫神醫的醫館借走了兩個專管制藥的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