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公主和皇子

四月初夏,長安城中下了一夜的大雨。

所幸大朵烏雲多集中在城中,京郊外的農田並未受大澇之苦。

姜沃昨夜於窗前見此雨,今晨就直接沒穿官服,只穿著家常衣裳在門口望了下,然後轉頭對執著傘的崔朝道:“今日不用當值了。”

朝中有制:暴雨大雪後道路泥濘難行,若不能走馬行車,便停朝參。[1]

在各自府中的朝臣們不但用上朝,也不用去部裏當值——特殊天氣下,就得昨夜夜值的官員辛苦一些,接著呆在部裏,以備突發朝政事要處置。

而安安昨日又住在宮裏未歸。

也就是說,姜沃今日徹底放假。

於是她就站在後門處,看了好一會兒大雨,看著雨點在地上砸出一個個水窪。

還是崔朝見傘根本遮不住全部的雨,她的衣擺處漸漸濕起來,才提醒道:“回去吧。”

他剛說完,就聽姜沃深深嘆口氣:“唉,天公不作美,這般泥濘難行。真是擔憂此時還在路上陪兒子流放的韓國夫人啊。”

崔朝含笑:“是啊,流放途中,風霜雨雪皆不得停,必得日行五十裏才算完。”徒步日行五十裏,可不是輕松事,若遇天氣不好,更是受罪。

姜沃語氣轉為贊嘆:“還好皇後聖心寬德,雖有罪必罰卻也顧念人情,不但令韓國夫人一家子隨行,還特意撥了二十個精幹侍衛一路護送韓國夫人。”畢竟韓國夫人還是一品誥命夫人。

當然,最要緊的是派人看著這一家子,免得其路上賄賂官差,出現犯人走脫或是遷延不行的情況。再有,還令親衛給雷州刺史帶去一道‘尚方寶劍’的口諭:不必顧及這一家皇後親眷身份,若有違法事只管按刑處置,上不封頂。

崔朝亦隨著感慨道:“皇後明正無私,寬柔並濟。”

兩人在門口你一言我一語,說完這番若是讓韓國夫人聽到能氣死的話後,這才入內。

*

因兩人方才站在外頭吹了一刻的風雨,崔朝就去換掉夏日用的涼茶,重新沏上熱茶來。

姜沃捧著熱乎乎的瓷杯,繼續在窗前看著雨。

其實方才她那聲深深嘆息是真的。

當然,

不是為了韓國夫人。

而是為了大唐的路:哪怕是長安洛陽兩都城內,大唐的路也都是夯土路。頂多是連接皇城的幾條要道,才用泥土混以細沙子夯實壓平,不至於一下大雨就成為泥坑,不能行走。

但這種實沙路屬於‘特殊級別’路——大唐默認潛規則,朝臣拜相後,門口才能修一條‘沙堤’路。

可見這種沙路罕見。

因而雨雪之時,道路難行,朝中只能停朝參。

而姜沃也記起了這些年來不少不愉快的回憶:停朝的時候也罷了,有時是春日沙塵天,也不停朝,大家還得在昏慘慘的沙塵中去上朝。就從皇城門走到大殿,便落得塵滿面鬢如霜。為了不滿面煙塵見聖駕,朝臣們往往自備冪籬遮臉。

如崔朝等一直生活在大唐的朝臣們,已然習慣了。

但對姜沃來說,看著這樣的路,是真的想要嘆氣。

她懷念現代的馬路。要知道,在她來之前,老家村中的路都已經絕大部分完成了硬化,起碼都是水泥路了。

姜沃點開系統,查看她一直放在收藏夾裏的基建類指南。

說來,先購買醫藥類指南,是她從未改過的第一選擇;而之後購買的礦燈和火藥相關指南,則是基於當時煤礦頻頻爆炸傷亡以及高句麗之戰的緊迫情形;在之後耗費她多年籌子的農作物和航海指南,是農業國的根基;教育指南也是因為安安的年紀在那裏,總不能等到孩子長大了再買……

於是姜沃一直收藏的基建類指南,就拖到了如今。

當然,除了順序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緣故,就是基建類指南成系列,需要許多前置的知識。

比如——

姜沃點了一下她最想買的一本《神奇的建築材料——水泥與混凝土》。系統就友情提示:客戶是否具備相應的化學知識?了解生石灰、熟石灰的制備與風險?是否了解醋酸鈣矽酸鹽的制備和替代?是否具備水淬礦渣技術……後面還有一長串。

姜沃:啊,她的化學知識,離開高中一年後,基本就停留在只能背出三酸兩堿是什麽的水平了。

姜沃捧著瓷杯喝了一口茶,目光不由又移到桌上的琉璃杯上——崔朝換了熱茶後,連杯子都給她換過了,因此時的琉璃杯是不耐熱很容易炸掉的。

而古代所謂的琉璃杯,絕大部分其實都是土法燒制出來的有色玻璃,質地很脆,價格極其昂貴。

姜沃又點了點系統裏一本《古代的奢侈品:玻璃的制造》。

作為現代人,住過窗明幾凈的玻璃窗屋子,在古代屋舍裏辦公是真的難受。尤其是屋舍大了後,遠離窗子的地方,必須要點蠟燭才能看清。且玻璃的妙用也不止於建築,還可以做鏡子等許多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