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同中書門下三品(第3/3頁)

*

且說,今日來巡考的,不只有王老尚書等人。

其余六部尚書並九寺正卿,但凡有空的,也都特意來考場轉了一圈,著重看過考自家部門的候考官們。

心情都很不錯,像是菜農看著即將可以收的水靈靈小菜。

禮部尚書許圉師也過來溜了一圈。

離開前自然不忘去正堂跟吏部王老尚書等人打聲招呼。

然後……

這位許尚書就受寵若驚的發現,吏部上下對他格外客氣周到——

王老尚書親切請他坐下,然後細問起近來禮部公務忙不忙。

而裴郎中,則忙著親手給他倒茶。

甚至一貫在朝上雲淡風輕甚少露出什麽情緒的姜侍郎,都對他露出了如沐春風的微笑,還道:“聖人常言,許尚書博考經史……”贊美如行雲流水,將許尚書誇的如坐雲端。

姜沃贊完後,王老尚書又接過去誇了起來。

許尚書心情美美地離開了都堂,心中感念:吏部這幾位同僚真是如玉一般的人物與品格啊。

而很快,許尚書就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十月底。

吏部王老尚書居然上奏,以‘規避嫌疑’‘諸事難並濟’為由,請旨將貢舉事移交禮部。

許尚書心中感嘆:吏部上下真是一心為公啊!

皇帝亦如此嘉贊。

同時下旨,將剩下一個中書令的宰輔位,給了王老尚書。

王尚書就此拜相。

領此旨意王老尚書,不免想到:若非吏部主動將貢舉事交出,只怕這份拜相聖旨來的沒有這麽快。

畢竟吏部的權職太大,他這個吏部尚書,權柄幾於尚書省宰相無異。

他原以為,自己會一直待在吏部尚書位上,直到致仕。到時候皇帝或許會給他加封一品‘三公’的虛職。

未料到……

他頗多感慨:都是為臣一世,誰不想做宰相呢?

可喜他此生終能以中書令致仕了!

*

吏部尚書位空出後,由吏部侍郎王神玉升任尚書職。

而裴行儉則順勢升任空出來的吏部侍郎位。

倒是姜沃的升任最為不同。

她在吏部的品級並未變動,依舊是吏部侍郎。

但皇帝賜下紫袍與嵌金魚符,授其同中書門下三品。

即雖非宰輔位,亦可以參知三省事。

這個職位,算是拜相的必經之路,也算是半步宰輔——當年宰位無空缺之時,李勣大將軍就曾做過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

除了李勣大將軍,諸如當年褚遂良、韓瑗、來濟等宰輔,也都是先走了這一步,過了幾年才正式拜相。

從此後,三省事務,姜沃可參之知之。

其實經過這幾年‘皇帝重用’的潛移默化,尤其是這一年的吏部‘資考’事後,姜侍郎得此官職,朝臣們已經不意外了。

但讓他們有點繃不住的是皇帝授官時對姜侍郎的考評——

皇帝盛贊姜侍郎‘恂恂謙謹、篤厚明恭’。

朝臣們:……好的吧。

**

顯慶二年十二月。

皇帝頒布《建東都詔》,改洛陽宮為東都。[1]

自此,長安洛陽並稱兩都。

於次年初,聖駕返回長安。

立政殿。

皇帝與崔朝正在對弈。

李治落下手裏的黑子:“你決定好了?此事一旦定下,再無更改的。”

崔朝望著棋盤,很快答道:“決定好了。其實我早有此意,只是陛下方登基那些年,諸事頗多,我不欲以一己私事勞煩陛下。”

直到今年,皇帝登基已然九年。

皇帝頷首:“好,明日你遞奏疏吧。”

顯慶三年二月。

明明是貢舉月,朝上卻全然沒有人討論貢舉事。真正的熱點話題只有一個——國子監司業崔朝,遞奏疏請求與崔氏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