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權攬英才

長安城晨鐘初響。

延康坊。

秋初清晨,天氣涼爽宜人,坊中街道上行走的人,較之炎炎夏日多許多。

挑著擔子賣貨的小商販也多了不少,一派蓊蔚洇潤的熱鬧煙火氣。

街上一扇黑油大門向外打開,一個身著胡服的女子走出來,叫住了沿街叫賣桂花糕和鮮桂花的挑擔人,口中道:“幹濕桂花糕各要兩斤,鮮桂花……”

挑擔人忙停了下來,邊取了幹凈的長筷子,用幹荷葉包桂花糕,邊道:“這桂花都篩過了,兩種桂花味兒不同哩。這種味輕煮粥最好,這個香氣足好做點心的。”

“那就都要。”胡服姑娘每每開口,都帶了種別樣的爽快和利落。且不必小販慢慢算賬,她很快報出了錢數,付過銅錢後又轉身進門了。

小販看著這扇黑油大門,很懂行情的判斷出,這裏面必然住著個大官。

因這是一扇後門。

他常年走街串巷,早知道這間宅子的正門是直接開在坊墻上的——

朝中有定規,坊內所有房舍、店鋪,門都只能向裏開在街道上,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直接將正門開在坊墻上,白日夜間出入,馬車可以不經由坊內。

三品大員啊。

小販又隱約想起,似乎這座宅子,更早的時候,是一個親王的?

*

宅院中。

女親衛長吳英穿過層層回廊,來到主院,將買好的桂花糕和鮮桂花帶給正坐在竹椅上坐著看公文的姜侍郎。

就聽姜侍郎道:“我就各要四塊,別的是給你們買的。”

吳英也不推辭,清脆地笑應了一聲。

姜沃也笑了:她格外喜歡吳英這種爽利的勁兒,像是夏日裏脆生生的青瓜。

崔朝早準備好了盤碟,將桂花糕留出幾塊,擱在姜沃面前。

語氣裏卻帶著大廚特有的不甘攀比心問道:“你真覺得比我做的好吃?”

姜沃含糊道:“都好。”

崔朝就低頭去慢慢撥動買來的鮮桂花,風吹過,眉眼間如一池春水般微皺。

姜沃改口:“你的好。”

崔朝擡頭含笑,容色更勝院中景致——

這院中景致可不一般。

姜沃現在的這座宅子,並不是她夜裏會回去陪小公主的小宅。

而是她做了吏部侍郎後,皇帝按三品‘銀青光祿大夫’禦賜的大宅。

事實證明,皇帝很是英明。

因姜沃在做了‘副知貢舉’後,來走門路的人真是絡繹不絕。許多朝臣覺得直接到吏部找人,實在是太點眼了,就開始打聽,這位姜侍郎住在哪裏。

這時候朝臣們才驚覺:姜侍郎沒有家族,也未成婚,居然神秘如許,極少有人知道她的家宅何處!

只有傳言,因先帝與當今皆賞賜頗多,以至於她甚有家資。在京中數間坊子都有宅院,平日具體住在哪裏,就說不上來了。

姜沃自然不願暴露自己的私人住址。

好在有皇帝提前給她賜的大宅。

這座宅子也很有來歷,是先魏王(濮王)李泰的宅子。

先帝當年極溺愛魏王,賜下的延康坊宅子,整整占了四分之一個坊子!

妥妥屬於超標違規建築。

到了李治登基,連四哥本人都不想保留,何況這座父皇賜給四哥的違規建築。

當年就下令將這宅子收歸國有,拆除了所有王府規制的裝潢,然後按照三品官員官邸可占地的大小,改造出了五套挨著的大宅,準備留待賜與朝臣。

姜沃得到了禦賜的第一套宅院。

因這套宅子太大,再不能似原來一樣,讓她帶著一兩個女衛獨居。

媚娘還特意將府中人都給她配齊了。

**

門外挑著擔子的小販,快速走過這一條長街,路過了幾張一模一樣的黑油大門,都沒有叫賣——他知道這幾間大宅中還未住人,索性省省力氣。

出得長街,就是延康坊的正門。

他就在正門外放下了擔子,吆喝著等路人來買桂花糕。

小販已然看出這兩個月來,坊中比往日熱鬧許多,也有許多生面孔走過路過。

他想起了鄰裏都在說的傳言——如今貢舉在即,諸州學子入京備考,自然要各處投卷。

而那座大宅裏,住的正好就是吏部的大官,管著今年貢舉的!

聽聞近來延康坊內的房舍,甭管是租賃還是售賣,都貴了不少。

小販在坊內只有一處祖上留下來的小房,一家子住在裏頭,自然不可能輕易賣出去。但聽到坊中房舍漲價,卻也是歡喜的。

何況人來人往,許多入京學子來延康坊投名刺和文卷時,也都會順手買些桂花糕吃。

近來進項頗豐,

真希望這延康坊,再住進幾位大官啊!

*

姜沃也知延康坊的房價持續走高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