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陛下躺平了

永徽三年。

中秋佳節。

白日皇帝於甘露殿大宴在京諸宗親、群臣。

席間又特賜禦用月餅瓜藕並玉簫金管單與長孫太尉。

長孫無忌原就性傲重顏面,獨得禦賜便也歡喜,執杯上前謝恩並賀皇帝再得一子。

皇帝舉杯笑應:“舅舅實不必多禮。”之後一飲而盡。

見皇帝今日喝的又快又多,此時面上已經泛紅,長孫無忌不由勸道:“陛下雖興致好,卻也該飲酒有節。”

李治聞言便擱下了酒杯:“好。”然後揉了揉額頭:“朕是有些醉了。”

長孫無忌原本還想借著今日中秋佳節就太子事再勸兩句——前幾日諸臣上書請立太子,皇帝只道立嗣乃國本大事,要細細思量兩日再與宰輔們議此事。

然而接下來幾日皇帝卻根本沒動靜,連他都不肯見。

長孫無忌便想著今日佳節再提醒皇帝一句,但見皇帝今日喝的有些多了,倒是不好提了,免得皇帝酒後任性倒是將話說僵。

又道:“若是陛下有些醉了,不如早散了宴回去歇一歇。”

李治也點頭:“就如舅舅言,少頃便散了吧。”之後便伸手捏了一枚案上的鹽漬青梅,似是喝多了酒要壓一壓。

含在口中後,大約是覺得梅子味道不錯,就很隨意地舉起彩瓷碟:“舅舅也吃一個吧。”

長孫無忌伸手拿了一枚。

姜沃遙見上方舅甥和睦。

不單她在看,宗親群臣俱看在眼裏。

*

是夜,中秋月圓。

皇後隨宮中往年例,於紫薇殿設宴,邀皇帝與後宮賞月——除武昭儀產子未足月不能來,其余妃嬪都到了。

李治原想留在安仁院陪媚娘的,就聽媚娘勸他去赴宴:“皇後娘娘設宴,陛下豈能不去?陛下只管去,不必管我。”

“朕還是……”說了三個字,李治忽然反應過來:“莫不是太史令要來吧。”

媚娘莞爾:“她是來看弘兒的。”

李治不由笑了:“來看弘兒?好吧。那朕去看看,宮宴上有什麽好的,給你們送了來。”

邊說又邊走到欄車旁,

低頭戳了戳孩子的腮,這才走了。

李治才走沒多久,姜沃進門,又把李弘小朋友戳了一遍。

*

皇帝到紫薇宮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跟在皇後身邊的長子李忠。

皇長子今年已有八歲,此時正乖巧中又帶點拘謹的在同皇後說話。

孩子長大的就是這樣快,五六歲時看著還是孩童,沒兩年便有了些小大人的模樣。

皇帝入座,諸嬪妃起身行禮。

“劉寶林未到?”

皇帝的嬪妃數不太多,起碼一眼能看出少了誰。皇長子生母劉寶林此刻並不在這兒。

王皇後答道:“劉寶林病了,這不,怕給孩子過了病氣,便把皇長子托給我看兩日。”

皇後見皇帝目光打量長子,就記起家中囑咐,要替皇長子多說好話,想了想道:“陛下,皇長子是個聽話的孩子。”

皇帝輕笑:“是啊。”

他不肯將皇長子交給皇後,看來……也由不得他了。

朝上剛提出立太子事,劉氏便病了,皇長子‘不得不’到皇後身邊養幾日。

皇帝轉頭看了一眼小山,小山悄悄退了出去。

待再回來上前倒酒的時候,小山就悄聲回稟道:“是劉寶林自己報了病。”

皇帝端起酒盞:那就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忙不叠病了。

他擡頭仰望中秋月圓。

明月孤懸。

皇後見他望月,便又道:“陛下,既是賞月,不如讓忠兒做首詩陛下瞧瞧。”

皇帝轉頭,月色下笑意溫和如水:“好。”又轉向淑妃:“素節今日怎麽也沒來?”

淑妃低頭答道:“回陛下,那孩子有些咳嗽,妾便未敢帶他過來。”帶來做甚,搶未來太子的風頭嗎?

她自己跟皇後別一別就算了,可不能讓兒子跟未來太子別上。

皇帝舉杯,再次將酒一飲而盡。

既如此,便不再拖下去了。

明日,見一見舅舅吧。

**

長孫無忌自中書省出,穿過朱明門、兩儀門,徑自行向立政殿。

路上凡見到他的官員與內侍,皆是畢恭畢敬與之見禮。

倒是長孫無忌心中有事,便也沒怎麽理會——

這一路他都在琢磨,到了立政殿怎麽勸皇帝。

他與皇帝是舅甥,多年相處下來,如何看不出皇帝不太喜歡,亦不想立皇長子忠?

原先皇帝是更喜歡皇次子素節,如今更好了,直接給新寵武昭儀所出之子起名李弘,擾的朝臣浮想聯翩的。

長孫無忌忍不住嘆口氣:或許父子血脈相承便是如此吧。

先帝文治武功何等英明神武,一生若說有什麽糊塗事,便在子嗣上。立了嫡長子為太子又偏寵魏王,兄弟二人鬧得生死仇敵一般,險些因父子情誤儲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