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再見媚娘

永徽元年。

七月底。

夏末秋初,蟬鳴寥落,秋風乍起。

聖駕輕車簡行再至昭陵——

兩個月前的五月間,皇帝已經率百官行過先帝周年祭,這次皇帝再往昭陵,是為了給大哥送行。

因身份尷尬,李承乾一直住在昭陵,未入長安一步。

為先帝守過一年後,他便令看守昭陵的宦官送書信到長安,要回黔州去。李治回信挽留,然而李承乾接著再送,一定要回黔州。

“其實我是想大哥一直住在昭陵的,我想大哥也是願意一直陪伴父皇母後,但我也知道,大哥為什麽一定要走。”馬車中,皇帝聲音輕的似乎自言自語。

姜沃在旁靜靜聽著。

皇帝在來昭陵前,特意叫了姜沃過來,問她要不要跟著一起去。

姜沃立刻答應:“多謝陛下想著。”

她其實一直想問問大公子,袁師父如何?她離開後師父又在萬嶺谷住了多久?是否有搬走,又為何一直不給她來信。

但她見到李承乾的兩回,一次是送先帝棺槨到昭陵,一次是先帝周年祭,實在不宜打擾。

因不知袁天罡究竟在遊歷何方,她連一句話也無處可寄。

這回跟著皇帝來送別大公子,正好可以問一問。

*

“袁仙師在萬嶺谷住到春日雪化,便離開了。他並未說要去哪兒,只說是要去見見還在的故人們。”李承乾想了想又道:“那幾月,偶有閑聊,袁仙師總提起太史令。既然這樣惦記,等袁仙師安頓下來,想來會告知太史令。”

姜沃謝過李承乾,就退出來,不再打擾兩人告別。

李治與李承乾一如幾年前般坐在竹椅上看雲。

依舊是凝英殿的院中——

先帝駕崩後,長孫皇後的棺槨就不用停放在凝英院了,而是與先帝合葬昭陵。

這一年來李承乾就住在這個院中。

守昭陵的宦官曾想給他換個院落住,畢竟是停過棺槨的院落,但李承乾覺得沒有比這裏更安心的地方了。

將來,他還要回到這裏來的。

“大哥,你可以一直住在這裏。”

李承乾平淡道:“我本就是流放之人,況且,只要我在昭陵一日,總有人盯著這裏。”

先帝的嫡長子在這裏。

他很直接道:“稚奴,若是有心人要拿我身份做文章,你會煩惱,我亦難安。再或者,若是我死在昭陵,你豈不是百口莫辯?”

李治不再說話,他早也明白。

“既如此,趁著天光明,我送大哥——我已問過,馬車兩個時辰的腳程就到官驛。”

起身之時,李承乾忽然問道:“小九兒,你是不是很累?朝事讓你很為難嗎?”

李治剛想說什麽,卻又抿了抿唇笑道:“累自然有一些,但不為難,大哥放心就是。”

李承乾也沒有再問,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

待送走了大哥,李治越發覺得空落落的。

姜沃道:“陛下,上馬車吧。”

卻見皇帝轉頭對她笑了笑:“姜卿先回。朕騎馬回去,也好散散心。”

姜沃:?

下意識說了一句:“陛下若不乘馬車,臣獨自坐此金紋朱蓋車,實是僭越。不如臣跟陛下一起騎馬吧。”

原本她總在宮中,騎馬的水準一般,但這一年來,常出宮來住,騎馬的機會多了便也熟練了。

李治擺手道:“不必,朕許你乘此車。”說著翻身上馬,還示意跟出來的小山跟上自己,然後令隨行的親衛,一半跟著自己,一半跟車走。

姜沃也就明白了。

“那陛下一路當心。”

李治點頭:“好。”

**

感業寺內。

媚娘正在夕陽下於院中散步——她原本看書入迷的時候,夕陽西下也是不在意的,還是姜沃道:“黃昏時候半明不明,看東西最傷眼,姐姐不如這時候起來走走。”

姜沃記得之前聽家人說過,黃昏時半明不明,燈又不夠亮的時候,開車最累對眼睛最不好。

因此見媚娘有時候也懶得點燈,就著夕陽余暉看書,就總勸她。

原先兩人都住在一起的時候,媚娘有時候還會忘記。

如今分別兩地,姜沃也無法在黃昏時分從署衙回來叨念她了,媚娘反而深深記得這話,每到黃昏就把書放下了。

正在走第七圈呢,就見嚴承財跑了來:“武才人,快,快開下門上的鎖。”

媚娘笑道:“姜妹妹來了?”

嚴承財頭搖的像是撥浪鼓:“不不,是,是陛下來了!這不,這位是……”他身後走出來一位宦官。

媚娘認識這一位,點頭致意道:“小山公公。”

從前她與還是晉王的李治在獸苑相見,都是這位小山公公跟著。

小山,大名程望山,聽到‘小山公公’這個稱呼還挺感慨的:如今他是陛下跟前第一人,宮裏除了陛下,哪怕皇後淑妃見了他,也都得給臉稱一句‘程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