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唐武德(第4/6頁)

“還是先別用了,再試試築土山法。畢竟聖人之前曾說過,火藥出其不意才最能克敵。如今安市城雖很是堅固,但別忘了還有都城平壤。不如依舊將火藥秘斂,到了平壤城下再炸個出其不意,豈不是好?”

這位話音剛落,自有反對之聲,因築土山法攻城是最古老的法子之一——當對面城墻堅固,便不再求從正門攻城,而是築起一道比城墻還高的土山,形成壓頂勢。

想想就知道是個大工程。

“那就要在這安市城下耗久了!大軍的軍需也要慮到的。”

……

諸將領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倒是皇帝一直未說話,似乎在仔細聆聽分辨這些戰術,究竟要選擇哪一個,究竟要不要把火藥用在安市城。

因皇帝在最上首坐著,眾將開口前,都會先以目光或者手勢請示一下,得到聖人頷首後,才站起來陳述自己的觀點。

待眾將領都說完後,皇帝忽然對一人頷首:“淳風,你說吧。”

李勣等人都有點詫異,轉頭望向位列末座的李淳風:啊,李仙師居然開口說話了。

要知道自從到了遼東後,因李淳風掌火藥事,所以每場重要議事都會列席參加,但他一直沒有發表過意見。

術業有專攻,他不通軍事自然不開口。

尤其是他又是玄學風水家,更要三緘其口連神色都不動,就算有人問起,他也只當作自己沒帶舌頭,一言不發,免得一句話不慎,帶給將領們什麽心理暗示。

怎麽今日,忽然想發言了?

眾將領齊齊豎起了耳朵。

李淳風起身道:“到底先攻何城,攻城時用不用火藥,臣都不懂。”

眾將領:??那你要說啥啊。

李淳風接著道:“但臣任太史令多年,掌天文歷法,測風雲氣色——陛下,九月必有嚴寒,臣請陛下調動大軍於九月前退兵。”

一語石破天驚。

眾將領頓時色變:九月前退兵?如今已經七月了!一個月,哪怕打下安市,也必然來不及拿下平壤了。

到底是一國都城,高句麗皇族所在,絕對非朝夕之功。

李勣不由開口問道:“李仙師,雖說高句麗較之中原冷的更早些,但如今七月裏似乎也差不太多——九月真會嚴寒至得退兵嗎?”

他問出了眾將的心聲。

而李淳風則目視皇帝,似乎在請示能不能將東西拿出來。

而在座眾人,只有皇帝聽到‘九月退兵’這句話沒有奇異之色,顯然是早得過李淳風私下的回稟。

見皇帝點頭,李淳風才從袖中取出一塊長絹:“這是幾月來,我與高句麗當地百姓詢問,並搜集了每一處的縣志,再加上觀測風雲天象所得——今年高句麗九月便有雪,九月底便可滴水成冰。便是將士能耐嚴寒頂冰雪作戰,從遼西運糧的糧隊,卻會被冰雪阻封。”

眾將領神色肅然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兵士們提著腦袋上戰場,為將領者可以要求人吃苦,但不能讓人不吃飯!

還得吃飽飯,才能打仗。

這是在敵國腹地,若是真因冰寒斷了糧道,想想就是極可怕的境地——別被高句麗趁機反圍剿了才是。

“若是只有一月余……”李勣很快做出了自己的表態:“陛下,臣依舊覺得該先下安市!安市城池牢固兵多糧足,若是棄安市不取,直奔國都平壤,安市內的高句麗士兵,便可能出兵截斷我軍糧草——會陷入兩面夾擊腹背受敵之境。”

李道宗也支持:從輿圖上看,若是拿下安市,就可以再往前平推幾個城池,哪怕來不及打到平壤就要退兵,可也是實實在在拿下了高句麗的半壁山河!

“取安市。”皇帝一錘定音,又令人開始清□□,顯然是要在一月內速戰速決,徹底拿下並消化掉安市。

皇帝望著輿圖:若是還能有半年時間門,他必然直取平壤。

不過,也無甚遺憾——經過這回親征,皇帝胸中已有了定策,將來如何以最小代價拿下高句麗!

現在,就先收下其半壁山河罷。

“是!”眾將領命。

長孫無忌在皇帝跟前,一向是最敢說話的,此時見皇帝已經定下了戰策,就開口惋惜了一句:“可惜,這回攻安市用過了火藥,將來若再攻平壤,他們就有防範了。”

皇帝聞言搖頭而笑。

“不會。朕不會讓他們有防範。”

長孫無忌:?

**

安市城的守將站在城頭,望著外頭大唐的軍隊,緊張中又帶著些許驕傲:這些年唐軍東征西討名聲甚大,甚至在高句麗也連下數城,但那又怎樣,還不是拿不下他安市城。

只能拿周圍幾座城池無能狂怒——

在安市城守軍看來,大唐對安市束手無策,所以便采取了圍城的‘笨辦法’,將周圍幾座城池都拿下後,團團圍住了安市,顯然想困死安市內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