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贏了(第2/5頁)

玄奘法師便是如此,見到他的一瞬間,不會去注意到他五官如何,只覺得眼前人慈悲清凈,如有佛光罩身。

其實玄奘法師成名早,年紀並不老,哪怕西行十多年歸來,現在也才四十多歲。

只是旅途辛苦風塵仆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滄桑不少,倒是像個修行多年的老僧。

但一擡眼,那一雙明目,哪怕走過了萬裏,還是純凈如同一捧清澈見底的水。

*

在場官位最高的兩位正卿上前,正式迎接了玄奘法師,並傳達皇帝的心意,請法師暫住弘福寺。

法師雙手合十,謝過朝廷禮遇。

之後鴻臚寺自然有安排的車馬,送玄奘法師去皇帝指定的寺廟。其余官員們便可以上各自的車散去了。

閻立本見姜沃留下來,不由奇道:“你不回宮去?”

姜沃道:“我去送一送玄奘法師——師父與法師也是舊相識,有話讓我帶到。”

閻立本點頭:“是了,當年袁仙師與玄奘法師論過‘相面事’。那你快去吧,等回頭有空記得去將作監,看我為今日之事所作之畫。”

*

鴻臚寺那邊,是崔朝負責送玄奘法師到弘福寺。

見姜沃留下,崔朝便道:“太史令也請上車吧。”天氣太熱了,官員們也都不願意騎馬,今日都是坐車來的。

姜沃先上前給玄奘法師遞上師父的名刺,法師看過後,便頷首笑道:“知袁仙師安好,改日便請袁仙師來論‘面相’之事。”

馬車很寬敞,也備好了茶點。

因知姜沃是袁天罡的親傳弟子,玄奘法師便與她說起十七年前跟袁天罡論的‘面相’之說。

袁天罡是天下第一相師,當年還年輕的玄奘法師,曾拿著佛經去請教他‘佛有三十一相,八十隨行好’之解。

兩人論了整整一夜。

如今玄奘法師歸來,關於‘相’,自然有了更多新的認知。很想與袁仙師再論一夜。

此時見了袁仙師的徒弟,就先論起了當年事。

崔朝在一旁,舉止優雅地為玄奘法師和姜沃倒上涼茶飲子,擺好素點心。

然後垂目安靜坐在一旁聽著。

姜沃與玄奘法師論完,偶一眼瞥到崔朝,還是忍不住有些恍神,好似一張絕美的美人圖。

玄奘法師也側首看了崔朝片刻,直到崔朝擡眼與他對視,玄奘法師才微微一笑:“這位可是鴻臚寺崔使節?”

崔使節?這個遙遠的稱呼,勾起了崔朝的某些回憶。

離開長安十七載的玄奘法師能叫出他這個曾經的官職,想來是……

“法師去過阿賽班國?”

玄奘法師點頭。

他是取得大乘經文返程的路上,聽聞遠僻的阿賽班國,有一位隱世高僧,這才又去了一趟。

阿塞班國國王聽說他來自大唐,格外客氣周到不說,最後送行還親自送出城門,並道:“上回送的還是大唐的崔使節。”然後用頗為熟練的漢語,跟玄奘法師嘮了好一會兒那位崔使節的姿儀。

玄奘法師本來也沒怎麽太放在心上,倒是今日一見,都不必問姓名,就覺得這位必然是阿賽班國王口中念叨的‘崔使節’了。

*

送下玄奘法師,姜沃也沒有多待——初回長安,又帶回了那麽多經文,玄奘法師一定有很多事要做。

因此她很快告辭。

倒是玄奘法師讓她且留片刻,然後從車上無數的麻布包裹中,精準取出一個:“這是送給袁仙師的。”

姜沃替師父收下,這才與崔朝一齊告辭出來。

弘福寺門口,還等著許多慕名而來,一路跟隨朝廷車馬的僧人。

崔朝與姜沃上車駛出兩條街後,才覺得人沒有那麽多了。

“太史令今日難得有空出宮,不如去看看新的房舍?已經快要修繕好了。”

姜沃曾經托崔朝幫她挑兩處好地段的房舍買下來。

雖說她還是願意住在宮裏,跟媚娘住在一起,但該買的京城房產還是要置辦下的。如今天下人口還未恢復,長安城的房舍還沒有那麽搶手,但隨著貞觀之治百姓安居,未來幾十年,人口估計會迎來一個大的飛躍。

說來令人痛心,從隋末到唐初,人口銳減到四分之一——不是銳減‘了’四分之一,而是銳減‘到’四分之一,從八百多萬戶銳減到兩百多萬戶。哪怕是貞觀年間一直在修養生息,恢復元氣,但依舊也才只恢復到三百多萬戶。[1]

從這次東征就可知了,皇帝雖說又是水陸並進,又是騎兵步兵的,看起來好似浩浩蕩蕩大軍無數,但其實總共只動用了十萬出頭的兵力。

一鳳皇帝是真不舍得,也是實在很難拿出隋煬帝百萬大軍東征的陣容。

十萬兵力都是他好好算過的——別看大唐經常把周邊國家加入‘唐滅xx國’系列,但其實每回動用的兵力都沒有很多,走的是精兵和以戰養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