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天妒美人

觀星台旁丹室。

從外頭看,青煙裊裊,不知情的人都以為李仙師在開爐煉丹。

實則卻是在炒菜。

原是師徒人一番長談,談的都過了公廚飯點兒。

姜沃不由覺出餓來,於是對李淳風堆起了一個分外乖巧的笑容:“師父,這個點兒去公廚必沒有好飯菜了。”太史局公廚本就味道平平,每日矬子裏面拔將軍做的稍好些的小菜,總是早早被搶光。

李淳風知道她在想什麽,卻明知故問:“那能怎樣?只好湊活吃罷了。”

姜沃雙手合十:“請師父大慈大悲,去丹室弄幾道小菜救命吧!”姜沃總共做了兩套炒鍋,一套就被留在李淳風的丹室裏了。上回姜沃夜班,還特意進去看了一眼,好家夥,丹爐裏頭全是新鮮菜肉啊——反正天氣已經冷下來了也不怕壞,丹爐就變成了天然金屬冰櫃。

李淳風繼續傲嬌:“要求倒多——給你煮碗面吃就不錯啦,還‘幾個’小菜?”

傲嬌歸傲嬌,了卻心事心情大好的李淳風還是整治了四個小菜出來。

不比姜沃廚藝一般只敢做點炒素菜,李淳風已經將炒鍋用的爐火純青,還無師自通琢磨了一道茱萸炒羊血出來,滋味又佳火候又恰到好處,連姜沃這種覺得羊血鴨血有股鐵銹氣,以前不愛吃的人都吃了好幾塊。

李淳風又讓著袁師多吃,說是冬日進補暖身補血。

再看一眼姜沃,見她膚色光潔,頭發烏黑,眼睛明亮——可知氣血豐沛充足。這樣的人,別說她天生好相貌,便是五官平平,也是極順眼的。

李淳風看自己孩子自然是越看越好,於是想著:嗯,也不能全怪盧司馬。

*

且說姜沃看人,習自袁天罡,還是很準的。

盧照鄰此人,確實是翩翩君子。

他原來幾回到太史局來送詩稿,是因自己聲名鵲起,算是借了分姜太史丞的東風。又覺姜太史丞為人難得,並不以男女為界限,是真的想做知己,故而來送詩稿。

可偏生這心思不由人,最後一次有些變了。

他立刻警醒了自身:若是問心無愧便罷,若是問心有愧了,自然不能再裝作沒事人一樣來與姜太史丞談講,實則是慰自己內心思緒。

必得與家中長輩說定,請長輩們提親才算不唐突。且還得是妥當提親,畢竟姜太史丞不光是姑娘家,有閨名需要愛護,還有官體需要慎重。

於是盧照鄰出了宮門,直奔叔父家中去。

崔盧這等世家門戶,在京中自有許多親眷族人做官。

詩會之後,盧照鄰聲名大噪,除了正好有姜沃相人知才之事,也少不了他本家伯父就在京中做官,同僚眾多,給他添了一把人氣。

親大伯在京中,分量跟父親也差不多了。何況盧照鄰深知自己父親,因是幼子出身,素日最愛吟風弄月,只領個虛職拿俸祿,家中大小事都是聽伯父的安排。

盧伯父是大理寺的官員,跟別處年底要忙死不同,大理寺年底除了整理卷宗倒是還閑些——十一月了,眼見要過年了,人要作死也得挑日子啊。

且大理寺多斷大案,朝臣們都靈著呢,真要告發什麽貪汙腐敗的大案,也會過了年再說,不然年根下拖著沒弄完,夜長夢多。

因而這日清閑輪休的盧伯父正在家看侄子的詩作,越看越美——不是他親大爺眼,看自己孩子好,而是侄兒的詩就是好啊!

怪不得聞名長安呐。

盧大伯還在規劃侄子將來的官路:托先帝‘洪福’,聖人的兄弟很多。但被聖人看在眼裏的卻不多,鄧王算是比較得臉的了。讓侄子先跟鄧王待幾年,攢一攢資歷見識,將來這京中有了合適清貴的實缺,甭管是盧家還是鄧王處幫襯一把,盧照鄰也就能補上了。

京中的好官位可從沒有虛位以待的,向來是一出缺立刻被人搶了去。便是盧照鄰現在風頭大盛,也沒有合適的官位,還真不如去做個盧司馬。

世家的綿延和生命力堅韌就在這裏,代代相傳,如今盧大伯作為長輩替盧照鄰思量,將來盧照鄰有位高一日,自然也會提攜他的族人。

要是寒門子弟,自家兩眼一抹黑,做官的時候但凡走錯一步,什麽大才也都毀了。

聽聞盧照鄰到了,盧大伯也是立刻就見了。

盧照鄰先是按照禮數請安,之後穩了心神,先說了些家常話,請教了學問。

慢慢便談講到家中會不會給他定親這件事上。

盧大伯笑道:“果然立業成家,如今你已有體面官身,自然也想著成家了。”他捋一捋胡子道:“你父親早寫信給我了,托我從京中尋訪有無舊交故友家的適齡閨秀。”

鄧王的封地上無世家名門,起碼沒有崔盧這等級別的世家,那還是在京中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