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天妒美人(第4/7頁)

名刺如名片,是一張攤開的紙,不似信函般封口,是居中傳遞人也能看到內容的光明正大之物。

姜沃莞爾:“好,我等著看盧司馬的新作。”又關心了一句道:“過去大半月,盧司馬身體如何?”

盧照鄰便道已經寫了信函送往孫神醫的老家,便是孫老不在家鄉,也會有老仆知道他去往了何地。盧照鄰已經跟鄧王請過了病假,一旦得知孫老的所在,就會趕了去瞧病。

“待孫老入長安,我再來告知姜太史丞。”

*

盧家趕著年前上太史局的門,姜沃還是很高興的,她心上記著的事兒多,了結一件是一件嘛,正好清清爽爽過年!

而崔朝是在臘月裏回京的,特意趕著新歲前回到了長安。

他這一趟出使西域,總的來說,差事並不難。

大唐與屬國之間外交很簡單,肯乖巧聽話的就好好過,要給大唐搗蛋的,就加入‘唐滅xx國系列’裏去。

崔朝去的這個阿賽班國,是很乖巧聽話的,從來沒有給大唐作過妖,是特別老實的屬國之一。

鴻臚寺眾官員之所以推來推去不肯出使,是因為阿賽班國地處偏遠,怕路上吃苦遇險罷了。

但正因其國偏遠弱小,阿賽班國王見了大唐使節終於來給先父王吊唁,兼給自己頒發正位證書,才激動地飆淚,款待規格給的極高。

且阿賽班國上下深慕大唐,也仰中原文化,雖則文字不同,但國內人人都聽得懂常用的漢語,還都能說上幾句,以至於崔朝到了後,覺得差事比自己想的簡單許多。

原本他路上還有過擔憂,人家國王都沒了快兩年了,鴻臚寺才派出使團去吊唁,只怕阿賽班國新王會心中不滿,生出怨懟。

然而到了後,才發現都是白擔心。

原來那阿賽班新王是個大唐控兼顏控,原本對大唐上國就毫無怨懟,再一見使團代表崔朝就呆住了,還生出一種‘雖說我爹沒了兩年,天可汗才派人來吊唁,但若是這等人物親自來吊唁,我爹也沒白等!’的不孝感想。

那位新王又想起父君生前,曾有機會親自去過長安拜見過大唐高祖,父王回來後還說起京中風土人情,對大唐世家也是敬仰的不得了。

於是新國王開開心心認定,若是親爹知道大唐第一等世家出身的崔家子來祭他,肯定就含笑九泉啦。

這叫好飯不怕晚!

於是崔朝的差事辦得格外流暢順利,比預想的快許多。

甚至使團走的時候,國王還親自送出了九十裏地,又將當地及鄰國各色土儀送了好幾車給使團。

給崔朝處則單獨備了一份,甚至親手送上一匣子寶石。

“小國僻陋。”阿賽班國國王努力操著不甚熟練的漢語道:“沒有什麽貴重之物,只多各色玉石、寶石。一點小小心意,請崔使節務必收下。”

等親送使團後,望著遠去的使團,阿賽班國王還忍不住哭了起來。旁邊人上來勸,國王就悲傷道:“估計下回天可汗再遣使來,就是我死的時候了。”

旁邊臣子剛要勸國王,不要說這麽不吉利的話,就聽那國王繼續哭道:“那我這輩子豈不是再也見不到崔使節了!”

臣子們無語:……那您繼續哭吧。

*

總之,崔朝這一路果應了姜沃的話,雖是路途遙遠吃了不少苦,但一路平安。

差事辦的快,使團中人也都想回家過年,於是寧可路上辛苦些,也都加快腳程,終於趕在臘月前回了長安。

若是封疆大吏回京,一定要先等皇帝召見過後,再見旁人的。但崔朝非此等身系兵權的要緊人,因此遞了奏疏上去,等了一日皇帝沒召見,他就遞名刺進去見晉王了。

李治見他回來高興的不得了,旁的都不提,就先告訴他:“父皇這兩日忙的很,但若無意外總要召見你一回——借著上回棉花的事兒,我已跟父皇又提了你。”

“如今太子哥哥那件事已經過去了一年,眾人再不提了(實在是比起太子要投奔突厥人的驚人之舉,男寵這件事已經失去了熱度)父皇那陣邪火也過去了,早知道咱們這幾年只是同窗讀書,再清白不過。我瞧著父皇有松動之意,叫你依舊回我這晉王府來!”

主要也是李治在父皇跟前孤孤單單低落道:“父皇日理萬機,大哥要養病,四哥則忙著修書。妹妹們也都大了,更愛跟同齡姑娘們玩。父皇,只撇下我一個了……連看了首好詩,心中激動,卻沒人可談說一一呢。”

把一鳳皇帝的慈父心給搞的軟成了棉花,就有一點肯讓崔朝回去的口風。是啊,兒子總不能沒有朋友吧。自己在他這個歲數的時候,可是整日呼朋引伴縱馬射獵。

於是松口道:“等崔家小郎回來,朕見一見他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