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3/3頁)

當初皇帝北伐南下,身邊跟著的人除了自己的養子靖王之外,便是這位楊將軍了。

他周淵能奪天下,楊將軍也立下了不小的汗馬功勞,登基之後,也沒虧待他,立即封他為振國大將軍。

近幾年大酆逐漸太平,已經很久見他如此激動過,立馬把人請了進來。

楊將軍本就是個暴脾氣,如今得知了洛安缺糧的真相後,不顧太子在場,當著他的面,把太子的人是如何不顧將士們的死活,扣押糧草的經過,件件不漏詳細地稟明了皇帝,因自己的親外孫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難免帶了個人情緒,甚至有些添油加醋。

太子聽了一半,臉色便不對了,想出聲阻止,奈何楊將軍作戰多年,嗓門已經練出來的,一聲蓋過去,太子幾回插嘴,都沒能成功。

洛安將軍去鳳城借糧的事,皇帝已經聽太子稟報過。

太子的說辭是洛安沒料到會當真起戰事,手裏的糧食都拿去安置了慶州流民,言語之間,還對靖王能借糧一事,頗為感激。

洛安是他太子的地盤,皇帝從未懷疑過。

如今聽完楊將軍的話,方才知道並非是因為洛安沒有糧草,而是太子的人押著故意不發。

洛安的將士走投無路了,四處去求糧,最後才在中州鳳城靖王的手上求到的支援。

皇帝一陣驚愕,簡直不敢相信。

盯著跟前這位唯一的嫡長子,盛怒過後,眼裏滿滿都是失望。

他為了逞一時之快,沉不住氣,捉了蕭家之女,激化戰事不說,還扣押為他賣命的將士糧草,他到底想要幹什麽?!

堂堂一國太子,大酆的儲君,若是如此德行,堪何重用。

太子怎麽沒料到楊志敬竟然敢如此與他做對。

察覺到皇帝動了真怒,復而跪地請罪道:“父皇放心,兒臣立刻回東洲,徹查此事,定會給父皇,給將士們一個交代。”

皇帝沒理會他。

頹敗地坐在龍椅上,閉了閉眼,面上帶著疲憊之色,“這些年朕自問對你的教導,並無半點疏忽。”

太子一聽,心頭猛往下沉,忙呼了一聲:“父皇!”

皇帝充耳未聞,呆滯片刻,突然喃聲道:“同樣的教法,怎會有如此天壤之別。”

太子臉色頓時大變。

“你的兩位兄長,福氣太淺,一早離世,朕跟前就你這麽一個兒子,朕給予了你厚望,盼你能成才,可你呢,太讓朕失望。”

太子跪地前行,“父皇……”

皇帝看也沒看他,“回去吧,回你東州的府邸去,好好反思,沒有朕的允許,不許踏進東都半步。”

太子雖有封地,但因儲君的身份,一直被皇帝留在了東都,放在宮中親自培養教導。

如今突然要將人趕回封地,一夜之間,朝中沸騰了起來,對皇帝此舉各處猜測不斷,眾說紛紛。

多數人倒也不擔心,皇帝統共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早年在作戰之時相繼離世,開國後迎娶了皇後元氏,才有了如今的太子。

倒還有一個兒子,靖王。

一個養子,如何能同親兒子比?不過是氣急了給他點教訓,等過些日子,還是會召回東都。

太子卻不這般想,當日從皇帝的禦書房出來,便找到了皇後,氣急敗壞,“試問誰還有那個本事,把遼軍的信件送到父王手上,不就是他靖王嗎。上回父王口口聲聲說,藩王不得入東都,讓靖王有事呈折子便是,私下裏到底還是讓人去見了,如此,孤倒是愈發懷疑那傳聞。”

上回的兵器庫一事,雖說沒有成,但讓他看清了父皇對他那位養子的態度。

比起自己的那兩位叔叔,靖王才是他真正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