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長輩與媒人

宋彥不好意思地說:“我以為你死在外面了,就給你算了兩成的股份,誰讓你是我的兄弟呢。

我原是想多生一個兒子,給你做義子,免得你在下面連個燒紙的人也沒有,也免得這些錢無人繼承,沒想到你還活著,看來這些錢到不了我兒子手裏了,還是給你吧。”

宋彥做的是航運生意,收益極為豐厚,兩成股份的分紅已是一個大數目。

霍譽只支取了一部分,余下的還放在宋彥那裏,他沒成家,也沒有多少花銷。

聽說他要支錢,宋彥好奇地問道:“保住,你那親事談成了?”

霍譽嗯了一聲,道:“我回來是請長輩去保定議親的,上次我支走的銀子,買了座宅子,又給明大小姐買了點東西,便花得七七八八了。”

宋彥哈哈大笑:“你現在知道我為何一門心思去賺錢了吧,以前你是一個人吃飽一家子不餓,現在要娶媳婦,就知道錢不夠花了吧,等以後有了兒女,花錢的地方更多。

算了算了,你也是有家有業的人了,這麽多銀子放在我這裏不合適,我把這幾年的錢全都算給你,以後每年的分紅另算,你看如何?”

霍譽應下,第二天,宋彥讓人把裝著現銀的箱子擡到了霍譽在城西的宅子裏。

霍譽備了厚禮,次日便出城,去了霍家族裏。

霍家祖籍江南,立朝之後,太祖賜籍京城,霍氏一族的祠堂和祭田在通州,距離京城並不遠。

自從傳出霍展鵬在孝中便與定襄縣主有牽扯的事之後,霍氏族中對霍展鵬意見很大,最近這十來年,也只有逢年過節才有走動。

霍譽的名字是老長平侯取的,老長平侯雖然沒能從馮家要回孫子,卻在回來之後,便在幾位族老的見證下,把霍譽的名字加在了族譜之上。

因此,外人只當霍譽回京後認祖歸宗,卻不知道,他從一出生就在族譜上了,霍氏的族老們早就知道他的存在。

得知霍譽來了,族老們都很詫異,幾位和老長平侯同輩的族老全都來了會客廳,就連叔伯輩的也來了,會客廳裏坐著的、站著的,滿滿當當。

先看相貌,霍譽的眉眼隨了霍展鵬,但鼻子嘴巴不像,可能是隨了母親;

再看氣度,或許是一直在飛魚衛的緣故,霍譽不笑時便是冷若冰霜,他站在那裏,滿屋子的人都感覺氣息為之一窒。

若說老長平侯是久居高位者的氣派,那麽霍展鵬就是貴公子的氣派了,而霍譽與他們都不同,他有著這個年齡不應有的幹練與冷靜,幾位族長對望一眼,真沒想到,霍展鵬會生出這樣的兒子來。

待到得知霍譽已經不在飛魚衛,改去了驍旗營,霍家族裏的一群人全都在心裏暗暗松了口氣,之後自己也覺得詫異,他們原本在擔心什麽,擔心霍譽會把他們抓去詔獄嗎?明明不是!

霍氏族裏熱鬧了兩三天,霍譽這才對一位族老說起自己要議親的事,那位族老二話不說,就讓自己的長子,也是霍譽要叫一聲從伯父的霍展旗去一趟保定。

霍展旗是霍氏一族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同進士出身,還曾做過縣丞和知縣。

以他同進士的出身,上升空間不大,於是霍展旗便在四十歲時致仕回鄉,如今是霍氏族學的山長。

不要小看這個同進士,卻是霍家迄今為止功名最高的人。

雖說本朝允許勛貴子弟科舉出仕,但或許是遺傳的原因,這些武將的後人裏面,百裏挑一也挑不出一個讀書種子,如宋彥那樣會鉆營會賺錢的倒是不少。

不僅是霍家,其他勛貴也是如此。

西城明家至今雖然也只有三代,卻是出了兩位進士、兩位舉人、一個秀才,這就是妥妥的書香門第,清貴人家。

因此,這去保定議親的差事,自是落到霍家最有學問的霍展旗頭上。

霍譽與霍展鵬約定了去保定的日子,便回到京城。

上次他是請宋彥的夫人,也就是安國公府三太太去的保定,三太太年輕臉皮薄,定襄縣主提出讓身邊的嬤嬤跟著一起去,三太太也沒好意思推辭,最後當然什麽也沒有談成。

霍譽痛定思痛,決定這次要請個靠譜的媒人,像三太太這樣的年輕媳婦肯定不行。

這陣子住在棗樹胡同,霍譽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明家的事,明卉與大太太關系不睦,因此,明卉的親事,都是明大老爺親力親為。

上次是因為不了解這當中的情況,霍譽才會請女眷做媒人,現在知道了,自是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只是身份太高的不行,年紀太輕的也不行,而且最好還是文官,霍譽也沒想到,這事卡在了媒人這裏。

他雖在京城有了自己的人脈,但是也只限勛貴,歷來勛貴與文官是兩個圈子,加之他以前是文官們最痛恨的飛魚衛,他想和人家做朋友,人家也不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