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零、此情可待

明帝登基後,內閣在兩位首輔的主持下運作良好,冬闈順利開科,月落也於十二月二十日立藩,並進獻藩表,從此正式成為華朝藩屬。

明帝一系列的惠政,贏得民間一片頌聖之聲,兩位內閣首輔裴琰和董方更是深受百姓擁護和愛戴。

眼見年關將到,殿試、各項祭禮、宴請各國使臣,讓裴琰忙得喘不過氣來,直到臘月二十八這日,皇帝正式休朝,他才松了口氣。

甫回王府,他想起前幾日見崔亮所繪之圖似已完成大半,便直奔西園。

江慈見他入園,來不及躲回西廂房,忙罩上披風掩住已略微隆起的腹部。

崔亮見裴琰進屋,笑道:“王爺來得正好。”裴琰走近一看,大喜道:“畫好了?”

“是,有小慈幫忙,比預想的要快很多。”裴琰笑著看了看江慈,又輕撫著《天下堪輿圖》,嘆道:“華朝江山,一覽無遺,巨細不差,真不愧是魚大師的傑作!”崔亮微笑道:“各處礦藏,我會在這幾日一一標注。”

“子明辛苦了,歇息幾日,過完年再弄吧。”崔亮伸了伸雙臂,嘆道:“確實有些累,整天在這西園也有點悶。”裴琰道:“子明莫急,我總會想辦法把盯著你的幾條狗弄走的。對了,我也一直想讓你入內閣幫我的忙。”崔亮忙擺手道:“王爺千萬別拉我入內閣,我這性子,當官可當不來。”裴琰也不急,笑道:“那就先放放,過完年再說。”又轉向江慈道:“小慈也辛苦了。”江慈微微笑了笑,道:“王爺今天可在這吃飯?”

“當然。”裴琰脫口而出。等飯菜擺好,江慈卻躲入了房中,裴琰也未留意,與崔亮吃罷,再喝了杯茶,才起身告辭。

他心情暢快,走至西園門口,忽然心中一動,停住腳步。院中墻下,倒著一堆藥渣,裴琰蹲下細看,眉頭微蹙。

“王爺,讓藥鋪的人看過了,是保胎的藥。”裴陽退出慎園,裴琰呆呆坐於椅中,直至董涓進來,方才醒覺,見董涓手中捧著幾枝臘梅,便微笑道:“哪來的?”董涓也報以微笑:“聽說母親喜歡臘梅,我便去宮中折了幾枝,這是最好的‘踏雪寒梅’,正要送去給母親。”

“王妃費心了。”裴琰自是知她入宮所為何事,卻只是微笑。二人就這般端著笑,各自心照不宣。

裴琰起身欲行,董涓卻叫住了他:“王爺。”

“王妃請說。”

“過年得給各園子的人發年例,其他人倒好辦,就是西園子的崔先生和那位江姑娘,該依何例?”裴琰想了想,道:“這二位都不是愛財之人,發年例沒的辱沒了他們,勞煩王妃備些好酒送去便是。”

“是,王爺。”晚上偕董涓給裴夫人送臘梅並請過安,裴琰正待退出,裴夫人卻叫住了他。

待董涓帶著一眾侍女離去,裴夫人站起來,慢慢走至窗前,凝望著董涓遠去的身影,輕聲道:“你這位王妃,倒不愧是董方的女兒。”裴琰微笑道:“母親給孩兒找的好親事,孩兒正要多謝母親。”裴夫人忍不住瞪了他一眼,道:“你給我說老實話,西園子那位江姑娘,是怎麽回事?”裴琰心中一咯噔,垂下頭。

裴夫人踱至他身邊,淡淡道:“你以前說她是崔亮看中的人,可她與崔亮之間以兄妹相稱、執禮甚恭;聽說她在你軍中做了大半年的軍醫,如今回來,卻有了身孕。母親很想知道,她肚子裏的那個孩子,到底是誰的?”裴琰只是低頭看著腳下的錦氈,不發一言。

裴夫人有了些怒意,道:“你堂堂一個王爺,看中哪個女人,納了便是,何必弄這些鬼鬼祟祟的名堂!她若懷的不是你的骨肉,明日便讓她離開王府!”裴琰橫下心,擡頭道:“是,她懷的是孩兒的骨肉,只因、因我們是在軍中,所以——”裴夫人滿意地笑了笑,柔聲道:“你的王妃也不是善妒之人,趁過年吉慶,納了她,母親也好在你父親靈前告知:裴氏有了後人。”裴琰下了決心,也覺輕松了許多,微笑道:“孩兒多謝母親。”看著崔亮將圖卷起,江慈低聲道:“崔大哥,多謝。”崔亮嘆了口氣,道:“小慈,你快別這樣說,我受蕭兄所托,是一定要完成他的遺願的。”江慈淚水在眼中打轉,一低頭,成串掉落。

崔亮看得心疼,伸出手去,替她拭去淚水,見她仍是低泣,便撫上她的秀發,低頭勸道:“你的胎兒剛穩些,千萬別再傷心了。”江慈不住點頭:“是,我知道。”她忽感一陣眩暈,頭便抵在了崔亮肩頭。

西園園門輕輕開啟,董涓提著一壇酒,輕步進來,卻在院中的藤蘿架下停住了腳步。

由這處望去,可以看到屋內燭火照映下,他正輕柔地替那位姑娘擦去眼淚,他輕撫著她的頭頂,她的額頭抵在他的肩上,他似在說著什麽,神情那般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