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樂之盟與天玄閣

關於齊國與月落國如何結為“長樂之盟”,是齊史上四大疑案之一。

齊太祖裴洵登基,三年後有姜氏遺孤在蒼平府起兵謀亂。太祖命鎮北侯寧思明領兵平定叛亂。

當時,桓國元帝廢順帝,引發“南子之亂”,月戎也發生叛亂,桓國陷入內亂之中。

月落藩王木風見華桓兩國皆忙於平定內亂,便宣布脫離齊國藩治,自立為月落國。

齊國內亂很快被平定,齊太祖裴洵三度下旨,令木風重歸齊國,木風僅回一字:戰。

太祖大怒,領十二萬大軍親征。到達長樂城後,太祖裴洵卻出人意料地沒有發起進攻,大軍在長樂城駐紮了半個月後,便又撤回了河西。

其間原因,並沒有一個公開的說法。但據貼身隨侍太祖的侍衛透露:太祖抵達長樂城後的當夜,一名姓崔的神秘人求見太祖,出示了一支竹簫為信物。這名侍衛在後來曾見過此人,即是後來修撰《華史》的“天玄閣”閣主崔逸。

太祖與崔逸一番長談後,深夜出城。在城外某處莊園呆了大半夜,將近黎明時才出莊。

太祖回到長樂後,即下令撤兵。回京後太祖頒發詔令:齊國承認月落自立,並與月落國結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

不久,月落國王木風修書齊國太祖皇帝:懇請齊國歸還月落聖教主蕭無瑕之遺物,並將其反抗前朝暴政之英烈事跡,昭告天下。

齊太祖裴洵下令,將衛昭遺物悉數送返月落。木風主持聖典,月落數萬人於星月峰祭奠英靈,並立下“鳳凰碑”,世代祭祀。

桓國元帝將國內叛亂平定後,在五大貴族部落的慫恿下,本欲再度南征。聽聞齊月兩國結為“兄弟之邦”,於宮中哀嘆“木風欺朕也!”遂打消了南下的念頭,自此齊、桓、月三國鼎立,天下有數十年的短暫安定。

由於“天玄閣”閣主崔逸本身為《齊史》的編撰者,故對此段史實的真象隱晦不言。

只是民間多有傳聞:太祖裴洵當夜在那神秘莊園之中,先是見了一名白衣男子,據隨行侍衛辯認,此人風華無雙,依稀象當年叱咤沙場的“寒月將軍”蕭遙。

還據月落方面的傳言:當夜,月落國王木風似乎也帶著一些人馬偷偷出了國境,去向不明,直至天明方才返回國境。

其間真相究竟如何,無人得知。只是自此夜後,隱跡百余年的“天玄閣”重出江湖,由崔逸執掌門戶。太祖請崔逸為“國師”,禮遇甚隆。

曾有人懷疑崔逸是崔皇後的親人,太祖是看在崔皇後的面子上,才盛待崔逸,但朝廷始終沒有承認此事,崔逸也始終沒有入仕為官。故此說法,也只是民間的揣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