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楚王啟殉楚(第3/5頁)

蒙恬點頭。

如李牧所料,楚王啟在看到潰兵被秦軍放走之後,真的率領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僅為李牧奉上了降書,還給楚人發布詔令,讓他們投降秦國。

秦國已經盡取天下,只剩下楚國這少許幾塊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經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過是徒增傷亡。

楚王可以為楚國殉,但楚人不需要。他們可以成為秦人。

楚王啟又給秦王政寫信,希望秦王政能成為一個愛民勤政的賢明君王,成為天下人的明君。

“你如果去鹹陽,可以富貴終老。”李牧道。

他明白自家學生的性格。對韓王、齊王等國君,政兒是捏著鼻子對他們好,遲早會悄悄折騰他們。

楚王啟這樣身上有閃光點的國君,政兒會真的保他一生榮華富貴。

楚王啟道:“縱觀六國,無一位國君殉國。總該有一位國君,讓後世人對這個時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

他仰頭看著楚國的天空:“楚國八百年,末代楚王總該有些氣節。”

李牧道:“請楚王放心,我會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還活著,過得很好。”

楚王啟驚訝地睜大眼睛,然後哭著笑道:“我這一生,唯一愧對的就是親母。”

說完,他朝著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後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見祖上,不堪入祖陵。請將寡人葬在春申君身側。春申君或許不會嫌棄我。”楚王啟擦了擦臉上的塵土,系好了頭冠,“寡人……我盡力了,春申君應該不會怪我。”

李牧道:“當然。若楚王順利繼位,與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許楚國會成為秦國大患。”

楚王啟笑道:“這是我這一生聽過的最高的評價了。”

他取下腰上長劍,嘆息道:“此劍為我還是太子時,春申君所贈。”

楚王啟在群臣的哭泣聲中,用春申君所贈寶劍自刎,仰面緩緩躺下。

李牧半跪在楚王啟身邊,深嘆一口氣,回頭令秦軍肅穆默哀,為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國,請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對楚國眾臣道,“不要辜負楚王犧牲,請諸公去剩余城池勸降。”

卿大夫皆哭泣著答應。

楚國此刻還不算被滅,但楚國已滅。

就算之後有人自稱楚王,“末代楚王”這個名號,只會死死地釘在楚王啟身上,無人能奪。

李牧在想,政兒得知此事後該如何應對?

楚王啟這一死,會讓他在楚人心中地位變得很高啊。

……

鹹陽城在半月後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秦王政沉默許久,對張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韓王!”

張良“啪”的一聲把手中文書砸在了書案上。

秦王政收回視線,繼續沉思。

半晌,他道:“就給楚王啟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將他們供奉起來。”

張良道:“你不怕他們聲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們聲望高,才能讓楚人對楚國更加離心。若春申君不被賜死,若太子啟不被廢棄,楚國何至於如此?”

張良木著臉道:“楚國的結果還是會如此,只是秦國會打得困難些而已。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不可阻擋。”

秦王政道:“當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發出一聲嘆息:“六國君王,僅有楚王啟還算有些國君的模樣。可惜楚王啟竟然不是正常繼位,而是被項燕擁立。”

張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啟這樣被將領擁立上位的國君,得位可謂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國有秦國這樣的外敵,項燕擁立他當楚王,他楚王的權力肯定會旁落了。

楚王啟繼位的時機也不好。他繼位的時候,楚國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塊地,幾乎滅亡的時間就已經擺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啟自己所說,他去當這個楚王的時候,就是奔著亡國之君去的。

如果說公子啟從秦國出逃時,那個“楚王”的位置還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選擇情有可原。

但他從魏國再次前往楚國時,就已經完全和利益無關了。

楚王啟確實值得敬佩,也值得與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國其他國君,一個個天潢貴胄,幾乎沒有吃過苦,繼位十分順利。就算是趙王偃繼位時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過幾日王位爭奪便平息。

那些國君被國家國民奉養,卻不思回報;楚王啟生長於秦國,卻願意為楚國殉死。

真是諷刺。

“那項燕似乎想擁立個楚國宗室當王,繼續與秦國為敵?”秦王政譏笑道,“他還真是折騰,全家都在秦國了,還那麽折騰。”

張良阿道:“雖然項燕無用了些,但精神可嘉。”

秦王政搖頭:“精神?什麽精神?楚王啟以自己的性命讓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現無謂的傷亡。但項燕呢?他捆綁楚人,徒然制造更多的傷亡。楚人是該感謝他,還是該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