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楚王啟殉楚(第2/5頁)

眾卿大夫立刻跪地發誓,自己沒有這個想法。

楚王啟瞥了眾人一眼,道:“若想逃,寡人可開城門,讓爾等先逃。”

楚王啟說出此言後,說要逃走的人立刻噤聲。

誰先逃出去,誰就成為靶子,他們才不傻。

楚王啟深深嘆了一口氣。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堅守城池到城破,然後戰死;一條路是守城兵卒傾巢而出,自己混在其中逃出去,到北邊繼續抗秦。

但楚國的國土面積就這麽點大,還幾乎全是平原地帶。項城已經是最中心的城池。

他往北與秦國關東毗鄰,往南全是南秦軍隊控制的地盤。天下除了楚國就只有秦國,他又能往哪裏逃?

就在楚王啟為難的時候,潰兵居然在項城城墻上生生砍出了一條口子。

雖然守城兵卒用弓弩逼退潰兵,很快就運送石土將城墻缺口堵上,城中的士氣難免變得更低了。

楚王啟沒有再到城墻上。他將自己關在了宮殿中,捂著頭思考自己的後路。

這時,李牧派人在城墻下送信。

守城將領讓人用繩索吊著竹籃把信吊了上去,送給了楚王啟。

這信當然是勸降信。

“我知楚王想要為楚國殉,但請楚王留下楚王宮所存典籍。楚國八百年,過往皆在典籍中,楚王可為楚國殉,楚國的過去不該為楚國殉。”

楚王啟看到信後愕然無比,他失聲笑道:“這是勸降?”

他笑得直抹眼淚,都笑咳嗽了。

“不愧是朱襄公的友人,非尋常將軍。”楚王啟確實想一把火燒了楚王宮,看到李牧的信後,他被說服了。

既然秦國沒有想過焚毀楚國的過往,那自己怎麽能把楚國的過往焚毀?

楚國雖滅,過往猶存。那些過往都在他從陳都搬來的一屋子典籍中。

楚王啟的心突然通透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項燕還在想如何入城保護楚王啟逃走時,楚王啟給李牧遞了投降的文書。

“寡人可降,只請勿傷國人。”

李牧接到楚王啟的信後長嘆一聲,對秦軍下令,入城後不可掠奪。他會整理城中財物,悉數分發給秦軍。

李牧帶兵向來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後擄掠也能積攢大筆財富,所以他所帶的兵軍紀十分不錯。

蒙恬樂呵得就像是一個初上戰場的小兵似的,身為副將卻去親自傳令。

秦軍上下得到命令後沒什麽反應。

他們跟隨李牧十幾年,破城就再沒劫掠過,將軍不強調也會這麽做。

劫掠還可能自己受傷死亡,等著武成君給他們分東西,分得的財物才更多。

李牧向軍隊下令之後,又出面勸降城下楚國潰兵,並打開一條通道,讓不願投降的潰兵離開。

項燕驚訝無比。

這些潰兵將來組織起來,都能繼續抗秦。自白起首推殲滅戰後,其他六國有樣學樣,都知道不能給敵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殺多少人就殺多少人。何況秦國的軍功制可是人頭制!李牧居然將潰兵放走,豈不是放虎歸山?!

項燕看不懂李牧現在所做的決定。

但李牧給他留了一條生路,他擡頭看了一眼城墻,還是順著那條生路離開了。

他見李牧此舉,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麽他也就沒必要再留在這裏。

項燕決定回到陳都,聚集潰兵,推舉一位楚國宗室為王,繼續抵抗秦國。

“將軍,你給楚王展現的誠意太大了,他出爾反爾該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搖頭道:“我本來入城就不會劫掠,算不上誠意。至於放過潰兵……呵,潰兵砍了一天城墻已經力竭,他們本來就已經無用,該被驅離戰場,以免幹擾秦軍攻城。”

蒙恬道:“給潰兵留一條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讓潰兵消耗秦軍?”

李牧露出贊許的笑容:“現在拿下項城才是要事。拿下項城,楚國殘余城池就能被輕易攻破。若有殘兵到其他城池,也不過是將我們輕易擊敗項燕,和楚王已經投降的消息傳過去,極大地削弱敵人士氣而已。”

蒙恬再次受教。看來打仗也不能一味殲滅。

秦軍自己派人去宣揚項燕已敗、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這群潰兵四處逃竄宣揚的效率高?

何況他們都嚇破了膽,不知道會給秦軍編排什麽比現實更神奇的事跡,比秦軍實話實說更能嚇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記下。他在武成君這裏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就是為主將者不會著眼於一場戰役。主將在開戰前就要決定好既定目標,每一場戰役都是為了這個目標。這就是全局觀。

蒙恬仰頭看著四十過半,仍舊意氣風發的將軍,心中充滿了向往。

我將來也要成為這樣的名將!

李牧道:“不過我相信熊啟,他既然說要投降,還開出了‘勿傷國人’的條件,就是真的想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