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李牧激將法(第3/4頁)

他們三人一致認為,楚人如此做,是太害怕白起了,害怕到自欺欺人,寧願李牧滅南楚,也不肯清醒地面對現實,滅了南楚的就是那個燒了楚王祖墳的武安君白起。

這就像是一個人被自己最怕的人打了,別人問起來,他要麽說是自己摔的,要麽說是另外一個人打的一樣。

楚國上下面對武安君白起,真的是怕到了一種看上去仿佛有病的地步了。

楚國的創傷應激,讓李牧氣得咬牙切齒。李牧一直鎮守南楚,非要獨自滅楚,這個原因就是導火索。

李牧就要讓楚人看看,我武成君李牧真正的作戰姿態。

李牧當然是會大軍團作戰的。

在原本歷史中,李牧被趙王偃派去攻打燕國,之後又與秦國兩軍對壘,打的都是硬仗。

還是那句話,大軍團作戰是戰國主將最基本的作戰方式,是基礎。李牧偏門戰術玩得花,就證明他的基礎紮實。光用最基礎的戰陣,他自然也不可能差。

何況大軍團作戰最主要的勝負點在於兩軍的素質。趙國已滅,秦軍的素質可以不謙虛地說一聲天下無敵。

李牧都不知道自己怎麽輸。

不過他心裏這麽想,但嘴上不會這麽說。

假如又天降暴雨怎麽辦?或者軍中突然出現瘟疫怎麽辦?更誇張一點,如果天降隕石怎麽辦?

話不能說滿了。

李牧是一個自傲但謹慎的人。

他迅速整備軍隊之後,迅速圍住了項城,然後擺開陣勢等待項燕。

李牧沒有任何遮掩,就在大平原上陳兵布陣。

他擺明了旗幟告訴項燕,我就是要圍城打援,在這個最平坦的地方和你決戰。

天時地利雙方都一樣,“人和”上因為秦軍是客土作戰,楚軍稍勝一籌。

現在秦軍要與楚軍硬碰硬大決戰,幾乎是一戰定勝負,就看你項燕敢不敢應戰!

從兵法出發,項燕不應該應戰。

大平原四處都有路,項燕的首要目的是救援楚王,然後分兵堅守各個城池,利用楚國的地利人和,多點開花,讓秦軍疲於奔命。

原本歷史中,項燕就是這麽贏了李信。

李信以為楚國和秦國差不多,應該是中央集權。他就像是攻打其他東方國家一樣,以為斬首了就行了,二十萬軍隊足以攻下壽春。

但楚國封君實力極強,這讓楚國除了對外作戰老有自家人拖後腿之外,在封君們面臨生死存亡時,可以以各個封地為核心,實行多地多指揮中心作戰。

打個比方,楚國就像是九頭蛇,斬首一次沒用。

所以李信顧此失彼,被項燕大敗。

王翦看到了楚國的特點,讓秦王政拿出全部家底,拖出了六十萬大軍,直接橫著擺開平推。

楚國厲害的是縱深作戰。那麽王翦就直接將戰線橫拉到最寬,讓所有戰線都變成正面戰場,逼楚國和他們硬碰硬,拼消耗戰損。

楚國無力抗衡,項燕兵敗自殺。

現在項燕也應該遵循原本時空中的作戰方式,繞開秦軍的主力,聯系各地封君軍隊多點作戰,讓秦軍顧此失彼。

但李牧卻給他下了戰書。

項將軍,聽說你常常自比我,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證明,你不是連從未上過戰場的朱襄都不如。

李牧還嘲諷。

滅南楚的明明是武安君白起,但楚人卻四處宣揚滅南楚的是我,這是何故?項將軍你知道嗎?總不會是楚人深深懼怕武安君,連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我對此感到深深的屈辱。所以我現在就要向楚人證明,我也能成為楚人的噩夢。

若下次楚人再提起滅楚之事時,不敢提武安君,也不敢提武成君,不知道會將滅楚的功勞按到王翦頭上,還是幹脆送給不會打仗的朱襄?

項將軍,你認為楚人會不會怕我?

項燕看到李牧的書信後,黑著臉抽出長劍,一劍砍斷了秦國送信使臣的脖子。

人的頸椎骨非常硬,項燕能將秦國送信使臣一劍梟首,可見他有多生氣。

項燕不僅殺了送信的使臣,還將與使臣同行的所有秦人全部殺掉,把他們的腦袋掛在旗幟上,用來提升士氣。

有人勸說項燕,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人也被項燕殺了。

“現在是滅國之仇,秦人乃敵寇,何能稱來使!”

項燕十分憤怒。

對於項燕的憤怒,楚國兵卒大多支持。

都要兩軍對戰了,還說什麽不斬來使?好死秦狗!

項燕的下屬們見此,知道自家將軍雖然怒氣上頭,但沒有氣得失去理智。項燕是在借這幾個秦人的頭顱來提升兵卒的士氣。

秦人無敵於天下,楚國連續戰敗了幾十年,對秦人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

這次他們長途奔襲撲了個空,又得知秦人包抄了他們的後路,楚軍的士氣已經落到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