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2/4頁)

買帽子他不後悔。他後悔的是當時怎麽那麽摳門?自己又不缺那口吃的。雖然那個農人很可能是個騙子,但自己給他一袋糧食又不是給不起。

不過如果回到過去,張耳恐怕仍舊只會隨意給那個農人一塊白饃。

因為那個帽子實在是太破太臟了,又是十幾年前的舊事。若不是張耳聽過那個故事,想要賭一個萬分之一的可能,絕對不會多看一眼。

就算聽過舊事的人,大概率也不會理睬那個農人。他們不會相信,有一個從未接受過任何教育,只知道在地裏刨土的農人,居然會珍惜對待一頂幼兒皮毛帽子十幾年。

這之前,趙國發生過多次饑荒。就算真有那麽一頂帽子,得到帽子的農人應該也早就用帽子換糧食了,怎麽可能等到現在才換?

可帽子是真的。

秦王重視幼年往事也是真的。

張耳本來在秦王離開趙國時,還抱有僥幸心理。

或許那個農人已經死了。再過幾年,他拿著帽子去鹹陽尋找秦國貴族請求覲見秦王,歸還帽子,就能編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求官了。

但誰知道朱襄公一直留在趙國,替秦王尋找當初的農人小孩,還真的找到了。

張耳就只能匆匆來請罪,痛罵自己鬼迷心竅,請朱襄公恕罪。

“你贈送的那塊餅確實幫他度過了荒年,他很感激你。”朱襄唏噓完後,平靜道,“你既然是信陵君的門客,應當有幾分本事。我給你一個進入邯鄲學府的名額,你好好讀書,將來若能考到鹹陽學宮,也算是能出人頭地。”

朱襄沒有為難張耳。

正如他所說,農人自己都很感激張耳。若不是張耳,農人肯定撐不過這個荒年。

張耳一時的投機,救下了政兒的故人,讓政兒幼年時美好的回憶,在追憶時沒有變成惘然。朱襄不僅不應該責怪他,還應當感謝他。

所以朱襄才嘆氣。

運氣機遇,真是讓人羨慕不得的事。張耳如他前世那樣,總能有意無意地在人生的轉折點上做出正確選擇。

“你可在那農人家中擇一幼子為徒,帶他一起學習。若他能學成,你和他兩家將來都在秦為官,傳到後世也是一段佳話。”朱襄道,“就算他家幼子愚鈍,能學些識字算術,也比什麽都不學強。”

張耳松了一口氣,立刻道:“草民會收他為義子!”

朱襄淡淡道:“之後怎麽做,你自己選擇。你無意間得到了這個機遇,就好好珍惜。我希望將來能在鹹陽學宮見到你。”

張耳激動不已:“草民絕對不辜負朱襄公教誨!”

他恨不得狠拍大腿,原地蹦起來轉幾圈!

雖然朱襄公只是給了他一個邯鄲學府的名額,沒有給他太多好處。但只要在朱襄公面前掛了名,他就相當於在秦王面前掛了名!只要他真的有本事,就一定能在秦國為官!

這世上有本事的人難道少嗎?大部分人,都只是缺一個在貴人面前展露才華的機會。

他現在得到了這個機會,只需要勤學苦讀,不知道羨煞多少人!

張耳激動極了。

他決定一定要好好培養那個農人的孩子,最好是結為親家。

只要他們兩家能出幾個人才,張家就能憑借這則“佳話”在秦國站穩腳跟。

張耳出身不高,他這種貧寒士子就是這個時代所說的“庶民”。若能躋身秦國朝堂,他就階級躍遷了,怎麽會不激動?

朱襄贈送給了張耳幾卷鹹陽學宮的教材。

張耳摸著紙做的書本愛不釋手。

紙在秦國世人階層已經普及,但在六國卻是稀罕物。誰能有一冊紙做的書本,一定會開宴會炫耀。

張耳決定把朱襄公贈送的書本像供奉神靈那樣供奉上。

考試時拜朱襄公贈送的書本,肯定比拜神靈祖先有用。

秦王政幼時小帽子的事就這麽解決了。

朱襄新認識了一個歷史人物,得到了一顆心的好感度,抽到了重復的香料。

他將來應當是與張耳不會再有太深的交集,一顆心的好感度就頂天了。

張耳這件事後續的影響,只是讓朱襄想到了漢初那一群人。

這時候魏國滅亡之前,劉邦的祖父應該是沛縣縣令。現在魏國剛滅,劉邦應當還在沛縣。

朱襄萌生出去見一見幼年時劉邦的念頭,但隨即將其掐滅。

他現在很忙碌,沒空帶孩子。

魏國也會建立學院學府,以劉邦的出身,肯定能進入沛縣學院。

如果劉邦真的有本事,他將來會在鹹陽學宮見到他,不用去特意改變劉邦的人生軌跡。

朱襄又想到了呂雉。

呂雉的家世其實和劉邦差不多,雖然比劉邦多幾代的積累,但家中目前沒有實權官職。她家若沒有遇到仇人,她肯定會在十五歲之前就出嫁。

朱襄也沒想過幹涉呂雉的人身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