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瓦解五國軍(第3/4頁)

他繼續吃好喝好睡好,養足精神就帶著人去和項燕對罵,就是不出戰。

項燕氣得去掃蕩村莊,廉頗也當沒看見。

他建的這麽多堡壘,把大部分村民都容納了進去當後勤。而村莊和田地,廉頗早就燒光了,不給項燕再燒一次的機會。

廉頗也是老牌貴族。他是嬴姓廉氏,比項氏這個還需要寫家譜,來彰顯祖上輝煌的“南蠻”楚國老牌貴族不一樣,是真正的中原正統世卿貴族。

所以廉頗打仗時,可不會顧忌什麽臉面和庶民,比項燕這個貴族還傲慢蠻橫。

何況他不是已經將城外的庶民安排到堡壘中幹活了嗎?那些不願意來的人是他們活該。

防守就要講究一個堅壁清野,信平君廉頗怎麽會給人就地補給的機會?

於是項燕這一方的戰果就是,死傷不多,戰果幾乎沒有,軍中因饑餓和疫病,快自己先垮了。

在秦國邊境戰爭進入對峙時,李牧和王翦出手了。

王翦出大別山三關,跨越淮水,沿著汝水北上,沒有攻打陳都,而是直取項氏封邑。

楚王失去了大半國土,中央郡縣的兵損失過半,其他封君的私兵也損失慘重。現在楚王能派出的精兵中,大半都是項氏的精兵。

項燕此次肯派出血本,將家中私兵傾巢派出,是因為得到了楚王和李園“若回來定給你封君”的承諾。

王翦攻打項氏封邑,就是逼迫項燕回援。

若項燕繼續與秦軍對戰,他不可能攻下秦國的城池作為新的封邑,自己的封邑又被攻占,將來即便回到楚國封了君,楚國現在這點地方擠了無數的羋姓封君,哪有新的封邑給他?大概就是一個封君的虛名而已。

王翦與楚國貴族打交道十幾年,深知這些人的性格。他堅信項燕絕對會回援。

他在出兵之前,派人去遊說李園和陳都的羋姓封君。

項燕異軍突起,恐怕是第二個春申君,甚至因為項燕帶兵厲害,比春申君還要更威脅諸位和楚王的地位。

楚國現在全靠項燕,這楚國是項燕的還是楚王的?

若項燕的封邑被攻破,族人被秦人抓走,即使秦軍退去,項氏也損失慘重,只能更緊密地依附秦王和其他貴族。這樣楚國貴族的勢力才均衡。

而且項燕如果不顧攻秦而返回,就說明在項燕心中,項氏比楚王重要,這就更需要警惕了。

春申君是李園心中的一根刺。即使春申君已經死了,處處模仿春申君卻得不到春申君的名望,反而被人嗤笑的李園,也對“春申君”厭惡至極。

項燕在楚王那裏炙手可熱,被楚王依賴,本來就讓李園心生不滿。

現在把項燕和春申君相提並論,李園立刻聯合附庸進讒言,讓楚王給項燕下詔,絕對不能讓項燕回來。

但此刻楚王是清醒的。

他就算不關心項氏的封邑,也知道項氏封地在楚國中。

秦軍都攻打楚國了,還管什麽攻秦?項燕趕緊回來保護寡人!

見楚王居然心向項燕,李園發了狠。

於是,他與楚王後裏應外合,先給楚王吃的丹藥裏下了猛藥,又讓楚王後派去眾多美貌女子與楚王歡好,最後涼了歡好後睡著的楚王半宿。

楚王熊元暴斃,太子悍繼位。

新的楚王立刻追回先王的詔令,命令項燕不準回援,他會派人去救項燕的封邑。

項燕陷入兩難,在族人的勸說下,分兵一半回援。

圍城打援的王翦等候多時。

另一邊,李牧直接乘坐海船,沿著海岸線北上。

雖然中途遇上了一些麻煩,但有豐富航海經驗的李牧都輕松地克服了。

他甚至在沿海停靠補給,就擺明了讓齊國得知秦軍自海上來。

這還是中原第一次遇到跨越長途海岸線而來的舟師。

齊國經常作壁上觀就是因為它幾面臨海,只有一處陸地通道可以通過大軍。那處通道前又有其他五國擋著,所以齊國貴族都認為自己高枕無憂。

現在李牧率領的舟師告訴他們,靠海也不安全了,秦軍可以從海上來。

齊國雖然派出了軍隊和將領聯合攻打秦國,但自君太後去世後,齊王在國內貴族,特別是他舅父後勝的說服下不修軍備,帶頭享樂。

齊國貴族奢侈之風盛行,誰有錢誰擺的架子最大,誰就越有聲望;齊國稷下學宮也沒有了曾經的學術繁榮,變成了空談辯論為主。

當秦軍接近齊國的時候,齊王對著朝堂眾卿家茫然問策,齊國卿大夫也茫然地問齊王該怎麽辦。

他們這幾十年都在想著怎麽賺錢花錢。打仗什麽的,不知道啊。

就是他們派出去的齊將和齊兵,都只是去撿好處而已,沒想過攻城略地。齊國根本找不出能帶兵的人。

齊王茫然:“那該如何是好?”

齊國卿大夫:“先組建舟師?”